記得有人跟我說過一個笑話:
在一個三口之家中,孩子已經在房間睡著,年輕的媽媽坐在沙發上刷手機,爸爸在一旁看報紙。
媽媽刷著刷著卻憂傷起來:
「你看人家5個月寶寶就會走了,我家寶寶7個月時還沒懂爬行」;
「你看人家1歲的寶寶會自己吃飯了,我家寶寶2歲時還要人餵飯」;
「你看人家3歲的孩子已經會製作電動玩具,我家孩子4歲了還懶拼積木玩具」;
……
「嗯,我們搬家去!」爸爸突然說。
「搬去哪裡呀?」媽媽困惑。
「搬去一個完美的地方,那裡的寶寶5個月會走路,1歲會自己吃飯,3歲就會製作電動玩具,那個地方叫‘朋友圈’!」
▲為什麼愛刷手機的父母會變得不快樂?
從上面的笑話,你大概已經找到了答案。 別人家的孩子「總是」很優秀,聚集無數別人家優秀孩子的那個地方叫「朋友圈」, 這個地方常常招來「羡慕」和「嫉妒」,也總會帶來無窮焦慮。
美國知名社會心理學家、密西根大學的伊森.克羅斯曾經做過一項研究,研究物件是愛刷網路社交圈的人群。 研究結果發現,朋友圈等網路社交圈,會破壞人的幸福感,人越沉迷會越不快樂。除此之外,常刷網路社交圈的人,情緒波動更頻繁,不高興的概率也會上升。
為什麼?
因為刷網路社交圈是個「優秀」大展臺,所有人都把自己孩子值得驕傲的事情往上面「貼」:
前天上司的3歲兒子說了一口流利的英語,
昨天同學的4歲女兒在芭蕾舞比賽中獲了第一名,
今天隔壁老劉的孫子考取了鋼琴九級,
剛剛一親戚的6歲兒子考上了最好的中英文學校……
在網路社交圈這樣的「優秀」大展臺面前,大部分父母會越看越自卑,越看越心塞,「唉,怎麼我的孩子這麼差?連一本繪本都翻不完,更不用說學英語還是練鋼琴了!」自卑懊惱之後滿腦子焦慮,「我得讓孩子努力一些」,「今兒我要監督孩子背古詩」,「明天要去學機器人程式設計」……或許回到家後,這些父母還會沖孩子張嘴就罵、抬手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