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你,無條件,但你要努力做自己。
在知乎看過一個帖子:
我上的北大,在英國讀研究生,可我已經10年沒有回過家了,我10年沒有跟我的父母聯繫,大家都說我是「白眼狼」。
小時候爸媽總喜歡打罵我,替我安排好了一切,他們以愛之名控制我,把我當成他們炫耀的資本,所有的一切對我來說是一場噩夢。
從小我性格孤僻、不善交際、內心敏感,我覺得我像一個孤兒活著。
身邊的人都譴責我,說我是逆子,我無法反駁。
10年過去了,我馬上就要回家了,希望再見父母之時,能找到一絲不一樣的感情。
在帖子的下面,有一個問題:
作為孩子,到底應該怎麼樣和父母相處好?
作為父母,應該怎麼樣才能與孩子並肩前行?
我想說:關於愛和成長,是父母一生都在探索的問題。
不過我還是希望你能告訴孩子,這三句話,不要把孩子當成你的面子,不要忽略孩子自帶熱愛的生命本質。
你是學渣,我也愛你
分享一下,我和兒子的故事。
兒子讀5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數學考了56分,他不敢回家,跑去了大姨家。
我下班去接他,還買了他最愛吃的蛋撻,可是他躲在房間裡面一直不出來,後來我安慰了好久,他哭著鼻子開了門說:「媽媽,對不起,我考試不及格。」
我說:「沒關係,就算你考零分,媽媽也愛你。」
他說:「可是,我想考高分,這樣媽媽就會更愛我了。」
我指正他,不管你是靠10分,還是100分,媽媽爸爸一樣愛你,我們愛你,是因為你是我們的孩子,而不是因為你是一個成績好的孩子。
他聽完,情緒一下子轉變了,開心地蹦躂。
不可否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尖子生,在多數孩子心理會存在這一的思想:
我考得好,父母就會更喜歡我;我考得不好,父母就會討厭我。
優秀,成了很多孩子成長路上的武器。
所以,對孩子來說,他需要分數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證明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
你得告訴孩子,成績不是衡量優秀的標準,去接納孩子的不完美,讓孩子看到自我價值。
人生不是競技場,不必把高分當成最大的榮耀,短暫的成績換不來一生的策馬奔騰,讓孩子在你的指引下,找到人生樂趣和方向才是明智之舉。
我在文章開頭分享的案例,父母把孩子當成自己炫耀的資本,讓孩子與父母關係僵硬。
其實,面對孩子的成績,不要脫口而出「兒子,你總考第一,真給我長臉啊」,也不要說「看看你的成績,把祖宗的臉都丟沒了」。
你需要告訴你的孩子:
我愛你,無關你的成績。
你成績的好壞不是父母的顯擺的資本,但你付出的努力一定會成為你一生最美的勳章。
你富不富裕,我都愛你
我有一個親戚,從小對孩子很苛刻,他的兒子是國外名牌大學畢業,在澳大利亞定居了。
我還有一個親戚,從小把孩子放養,他的兒子是高中畢業,現在就在工廠裡做普工。
多年前,村裡的人總拿那個成績好的孩子當全村的榜樣,拿成績不好的孩子說笑話。
如今,那個澳大利亞的富貴子,5年沒有回家,他爸媽生病住院,他都是請人照顧。
而那個在工廠做普工的清貧子,時不時就提著水果豬肉回家,幫母親做飯,替爸爸刮鬍子。
我的爸爸曾對我說:「將來你出息了,我驕傲,如果你沒啥本事,我也無所謂,重要的要有一顆好心態。」
看過一個問題:
優秀的孩子,到底是怎麼樣的?
高贊的回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