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帶娃去附近的超市買菜,在超市門口碰到了一位嚎啕大哭的孩子。
孩子拉扯著媽媽的衣服,不停地說:「媽媽,我要那個,你就給我買一次好不好?」
他去拉媽媽的手,媽媽甩開,再去拉媽媽的手,在被甩開。
孩子只好圍著媽媽轉圈,媽媽還是不停的繞開孩子,假裝忽視。
我把兒子放進了購物車,看他們這樣僵持了差不多五分鐘。
最後媽媽爆發了,指著孩子吼道:「你再鬧,再鬧你就把你扔這裡,就當沒有你這個孩子。」
還在突然就愣了,呆呆地地看了媽媽好幾秒。
不再糾纏,默默地跟上媽媽,耷拉著頭走了。
一個家庭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好好說話,不惡語傷人。
父母的言語對孩子尤其重要,面對我們的孩子時,有些話應該選擇性的說,有5句話千萬不能說。
咱們家沒錢
前段時間,帶娃去看姥姥。返程時,遇到一件紮心的事。
大概趕上放假高峰,動車上的人比想像的要多。中午孩子餓,我點了一份飯,還要了一份霜淇淋。
坐在過道另一邊的一小男孩,知道車上有霜淇淋賣,眼冒金光,大喊著:「媽媽,我也要,我也要。」
男孩的媽媽問我:「這麼一點,幾塊錢啊?」 我說:「35元。」
男孩的媽媽一驚,抱緊了吵鬧的孩子,說:「寶貝,你哪裡吃得起啊,那麼貴,都可以買兩件新衣服了。」 男孩也強,一直說:「我就要,我就要。」
媽媽被吵煩了,一巴掌打在孩子屁股上:「說你吃不起就吃不起,吵也吃不起啊,我們又不是有錢人。」
男孩在媽媽數落聲中,委屈地安靜了下來。
看到孩子實在是委屈,媽媽又於心不忍,說:「下車就讓爸爸給你買,買很多霜淇淋,買很多玩具。」
孩子很小聲地說:「真的嗎?這次不會騙我了吧?」
那一瞬間,突然很心疼這個男孩,我說:「你叫我一句阿姨,我送一個給你,好不好?」
男孩眼睛突然亮了一下,說:「阿姨。」聲音很甜。
我們買不起,我們吃不起,我們用不起,我們住不起,我們喝不起,這些話說多了,就是一把利劍,在慢慢扼殺孩子的期待。
父母,自己窮,所以孩子也無法倖免的被拉進窮的深淵,對窮的刻骨銘心,掩蓋了美好和知足。
孩子,你是我撿來的
《成都商報》曾刊登過這樣一則新聞。
2017年,11月7日晚,四川宜賓、自貢兩地許多人的朋友圈裡傳播的一條尋人啟事稱,6日5時30分許,家住宜賓縣某鎮的12歲女孩小宇,離家後便與家人失去聯繫。
小宇被找到後說,我一直以為自己就是孤兒。既然是孤兒,就應該去孤兒院。
無獨有偶,有位58歲的西安男子卻因此很多年來都堅信自己非親生的。
其兒子帶著他和80多歲的爺爺去做了親子鑒定確認無誤之後,才放下壓在心頭多年的大石。
知乎上曾有人問:
「你是撿來的」這句話對孩子傷害有多深?
有人說,小時候老是調皮,媽媽就厭惡地說,我是撿來的。
剛開始我還不信,後來我發現媽媽從來沒有這樣說過妹妹,每次都感覺自己多餘,偷偷在被窩裡抹淚。
後來,稍稍大一些,才知道媽媽是騙人的,雖然當時釋懷,但是那個難受勁兒仍記憶猶新。
有人說,我小時候時好奇寶寶,有次媽媽被問煩了,生氣地回答,撿來的孩子哪裡能麼話。
當時年幼,不懂什麼生理常識,就信以為真。
在爸爸媽媽面前,我極力表現得乖乖的,生怕一個不高興就把我扔了,一旦自己一個人時,我就惱恨我」親爸親媽「,我還準備了一年的」口糧「想著萬里尋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