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生了一個女兒,你要為女兒做些什麼,你要怎麼教育女兒?
好像在很多人眼裡,女兒比兒子更聽話,更懂事,女兒好像也更好教育,好像不需要費什麼心思去管教,女兒也照樣能很好。
殊不知,事實並不是這樣。當今社會,女孩的生存空間其實更復雜,她們的未來也會比我們想象的更艱難。所以,對女兒,家長這輩子需要操心的真是比對兒子的操心多了去了。
有人說,自從有了女兒後,隨時做好為她豁出命的準備。
但是,你再強,也不如她自己變強,因為她的生活還得她來活。
如何讓女兒自己活得更精彩,記住,你再窮也別窮這三件事。
01
再窮不能窮教育,這是女兒的出路
電影《摔跤吧!爸爸》曾讓全球無數觀眾感動落淚,更是創下票房奇跡。
父親馬哈威亞是個摔跤冠軍,退役後把希望都寄予在「子承父業」上,沒想到妻子一連生了四個女兒,他內心非常絕望。
有一天,他突然發現了女兒身上遺傳了自己的天賦,突然發覺摔跤比賽可以不限性別,于是決定把女兒培養成摔跤冠軍。
印度重男輕女的思想異常嚴重,爸爸也是頂著非常大的壓力做下這個決定。
姐妹倆被拉進了父親的魔鬼訓練營:
每天五點起床訓練、不準吃油鹽和辛辣食物。
穿大家眼中只有男人才會穿的的短袖和短褲,甚至被剔去了心愛的及腰長髮…
可怕的體能訓練,加上忍受村裡人嘲笑——沒有一個女孩「該有的樣子」。
姐妹兩幾近崩潰,承受著莫大的心理壓力。
直到有一天,她們偷偷參加一個十四歲女孩的婚禮。玩得盡興之時,可惡的爸爸突然出現,當著眾人的面甩了姐姐一個巴掌。
姐妹倆哭著埋怨爸爸的不近人情和蠻不講理,「願神不要賜給別人這樣的父親」。
小新娘卻說:
她們開始理解爸爸,如果不摔跤,自己也只能落得個14歲就成為別人家生育工具的下場,毫無選擇地走向黯淡無光的日子。
父親也許是男權的縮影,但他的出發點是出于愛,希望女兒們能靠自己的實力改扭轉這不公平的命運。
在爸爸的教導下,女兒們付出的汗水沒有白費,她們站到了萬眾矚目的領獎臺上。
愛是這世界上最震撼人心的力量;愛,能療愈所有的傷痛。
02
再窮不能窮精神,這是她的支撐
當18歲的女孩王心儀拿到北大的錄取通知書時,她之前寫過的一篇「感謝貧窮」瞬間火了。
其實,她感謝的並不是「貧窮」本身,是她在逆境中形成的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是她充滿希望的精神力量。
從採訪中看到王心儀的媽媽說過一句話:「自從孩子姥姥得癌癥去世後,自己越發覺得父母對孩子的重要性。
自己失去了媽媽,但是一定要讓孩子回家能看到爸爸媽媽,所以一定要好好調養自己的身體,永遠做心儀最堅實的後盾。」
短短幾句話,讓人看到心儀媽媽在面對糟亂不堪的困境時,所透露出來的積極生活態度。
可以想象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要料理一家五六口的生活,需要多麼大的智慧與勇氣。
她們家不會沒有面臨過拆東牆補西牆的難題,不會沒有遇到過到底是選三把韭菜還是兩把蔥的選擇,不會沒有過過捉襟見肘的窘迫日子,這是貧窮帶給普通人們的三部曲,你越想回避,它就越波濤洶湧。
即便這樣,心儀還是長成了一個優秀出色、性格好的女孩。
我們可以猜測的是堅強的媽媽把所有生活的難堪與重負攬了過來,帶領一家人一路走來,披荊斬棘、熱愛生活,因為頑強而顯得生機勃勃。
母親有大智慧,不見得會家業發達、有錢有財,其實智慧還體現在對生活的接納、對逆境的豁達、對孩子的影響上。
董卿說「如果一位媽媽沒有辦法給孩子富足的生活,卻能給到孩子富足的精神世界,那麼她一定也是一位成功的媽媽。」
我們可以與孩子討論貧窮,分享貧窮帶給我們的感受。孩子內心是貧瘠還是富足,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對待生活的態度決定的。
03
再窮不能窮愛,這是女孩子的底氣
有時候,貧窮讓我們對人生感到厭倦 ,也總有一些溫暖 ,讓我們不經意間淚流滿面。
曾經看過一段視訊:
男子帶著2個女兒去吃肯德基,2個小姑娘樂得合不攏嘴,嚷嚷著說想吃雞腿、雞翅、薯條、可樂。
爸爸說,不要點太多,你們吃不完,但看了很久的點餐牌之後,他點了兩人套餐,然後坐在一邊,默默看著2個女兒吃。
這樣的爸爸無論是多麼的貧困潦倒,但對于孩子,他一直很富有。
「孩子,我努力工作,會給你們能力范圍內最好的一切,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我愛你。」
記得小時候,家裡並不富裕,但爸媽的感情很好,也很少聽到他們拌嘴。
每個月底爸爸發了工資,都會帶全家去縣城餐館搓一頓。
那時候,我和妹妹開心地坐在靠窗的寬敞明亮的餐廳裡,盤子裡是色香味俱全的菜肴,那時候在我們的眼裡,周圍的一切都熠熠生輝。
長大以後,面對復雜的人際關係,我們總能抵住誘惑,從容理性地面對。
曾聽人說過一個挺有意思的理論,他有了女兒後,如果條件允許,他一定要帶著孩子了解那些「高級」的事,「高級」的東西……在某種程度上達到精神上的滿足,這樣孩子在未來生活中,才不會被不知名的小子輕易就「騙」了。
其實所謂高級的東西,就是父母給女兒的愛。
在愛裡長大的女孩很幸運。
她見過好的感情是是什麼樣的,擁有對健康的愛的敏銳嗅覺,很容易就往正確的方向跑。
而在湊合環境下長大的女孩,缺乏家庭幸福感,不知道什麼是 ,就要花很多力氣去踢開那些糟糕的,要碰壁很多年,才知道哪條路,是對的。
從前我常常思考,到底怎樣養育女孩才不會出錯?
而現在,我有了一個答案:
那就是,給孩子有自由的愛,讓孩子在愛的包圍裡,做最真實的自己。
請相信,那些在愛裡長大的女孩,也能對這個世界釋放出更多的愛意。
Wendy媽咪有話說:
我為什麼要帶女兒學畫畫,看電影,旅遊,去海洋世界,買大熊和芭比娃娃。我就是為了讓她從小就知道這些事情都是很普通的事情。它們只是生活的一種樂趣,但它不是生活的本質。
不要對女兒說些過時了的話,比如女孩子要乖要聽話,將來找個好婆家;不要強勢,要學會做家務等等。
不要把自己女兒當成保姆來培養,而是女王。
想要吸引別人的目光,首先她得自己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