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
感覺小寶寶真像「謎」一樣的存在,
他們的好多「小怪癖」,
都令我們捉摸不透。
比如小侄子就喜歡沒完沒了地撕紙,
小侄女就喜歡把她媽媽的包翻個底朝天,
還有隔壁老王家的兒子,快把他們家的電視拆了。
雖然,說起這些「小怪癖」令人哭笑不得,
但是這些「小怪癖」正是寶寶的可貴之處,
它們帶給寶寶的成長,
可能會出乎你的意料
1
「愛撕書、愛撕紙」的小怪癖
有助於促進大腦發育
朋友家的寶寶8個月,總是愛撕紙。一不注意就能把衛生紙撕得碎碎的,有時候繪本看著看著就被撕的四分五裂,朋友都不敢再往回家買繪本了,再多繪本也禁不住娃這麼造啊。這是在故意搞破壞嗎?!
撕紙是寶寶精細動作發展的表現
也是手部精細動作相關腦區的發展
寶寶每一次手部精細動作的進步
都反映了寶寶大腦功能的飛躍
這樣的寶寶將來動手能力更強
更加心靈手巧
☞ 可以給寶寶準備不同材質的可以撕的紙(皺紋紙、餐巾紙、硬紙殼等),讓寶寶有更豐富的觸覺體驗。
☞ 大一點的寶寶,可以 找一些帶有圖畫的紙,按圖畫邊緣撕紙,鍛煉寶寶的精細動作能力;同時,也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寶寶撕出不同形狀,開發想像力。
☞ 2歲內給寶寶買的繪本,都儘量選擇耐撕的材質(比如布書、塑封硬卡書等),把不能讓寶寶撕的(比如爸爸媽媽的檔等)都收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Tips:要避免給寶寶報紙之類油墨印刷的紙張,這類紙含鉛,寶寶撕完紙再吃手就太危險了;注意看護寶寶,撕紙的同時不要誤食;不要給寶寶太鋒利的紙,避免劃傷;撕紙之後及時給寶寶洗手。
2
「扔東西、拆東西」的小怪癖
不是故意搞破壞
是在探尋因果關係
有的寶寶在1歲左右的時候,特別喜歡扔東西,拿到什麼都扔。有些男孩子還特別喜歡拆東西,家裡的小鬧鐘、手電筒,都是他「霍霍」的對象,家裡被他「毀」掉的東西不計其數。
其實,孩子反復扔東西是在觀察。比如,球扔出去會滾動;積木扔出去會響;毛巾扔出去回緩慢落地等。拆裝東西就更高級了,不同物件,有什麼作用,應該裝在哪裡。
寶寶會逐漸認識到扔不同的東西
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發現物體更多新的屬性
和因果關係
寶寶將來的邏輯思維會更強
只要家長耐心引導、接納孩子的探索和嘗試,就會發現寶貝的動手能力會越來越強,懂得、理解的也會越來越多。
☞ 家裡貴重的、易碎東西,統統收起來。
☞ 和寶寶玩扔東西遊戲。比如接拋球、把球扔進籃子裡,或把石頭扔進池塘裡。在遊戲中宣洩掉寶寶扔東西的欲望。
☞ 和寶寶一起收拾殘局。可以對寶寶說說「看咱倆誰撿的積木多」或「你能幫我把黃色積木塊都找到嗎?」既增加寶寶積極性,又養成了可以扔但要收拾好的習慣。
☞ 做些有意義的扔。比如和寶寶一起把襪子扔到洗衣筐裡,把用過的紙巾扔進垃圾桶裡,把玩具扔進玩具箱裡等等。既玩兒了扔的遊戲,又把家裡收拾乾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