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
「某一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映照出父母教育水準的高低。
這世上,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誕生,並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跡可循的。
如果你的孩子有這四種跡象,說明你把孩子養得非常棒。
01孩子無需壓抑自己的情緒
知乎上,有一個網友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從小到大,我媽都不允許我生氣。
我一生氣,她就炸毛。
小時候我特別怕我媽,吃飯的時候都小心翼翼的,不敢說這個菜不好吃,也不敢在她面前大聲說話。」
後來,她就變成了那種特別會察言觀色的小孩,對媽媽百依百順,對小夥伴唯唯諾諾,活得戰戰兢兢,膽小怯懦。
長大後她談了男朋友,對方哪怕皺一下眉,她都覺得是對自己不滿意。
為了討對方歡心,她總是忍氣吞聲、逆來順受,在親密關係裡舉步維艱。
如果家長總是阻止孩子發脾氣、否定孩子的感受,那些被壓抑的情緒只會把孩子逼成「討好型人格」。
教育專家曾說:「父母懂得接納孩子的情緒,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
一個敢于表達內心真實想法的孩子,是幸福的;
而一個充分給予孩子自由表達機會的父母,是可敬的。
很喜歡一句話:「孩子長期被壓抑的情緒,都是他成長路上的坑。」
情緒被忽視的孩子,自卑敏感,活成了委屈的模樣;
而情緒被看見的孩子,自信陽光,活出了真實的自我。
父母處理孩子情緒的方式,決定孩子的一生。
與其忽視打壓孩子的情緒,不如接納回應孩子的心聲。
02孩子的逆商越來越高
這段時間,我們被天才滑雪少女谷愛淩霸屏了。
在坡面障礙技巧決賽中,她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逆襲。
第一輪出現小失誤,排名第3;第二輪出現重大失誤,排名跌到第8;
但她絲毫沒有氣餒和沮喪,在第三輪她力挽狂瀾,在空中劃出漂亮的弧線,然後穩穩地落在了地上,斬獲銀牌。
賽後,她接受採訪時,開心地說:
「比賽真的好好玩,一直以來,我都在享受。
中間摔了一跤,不太好,但是最後還是學習了,突破了,這樣感覺非常好。
第三跳時,我知道是最後一跳,釋放了所有的能力,展示自己。」
她不因困難心生畏懼,反而越挫越勇,讓自己盡情地去享受過程。
由此可見,高逆商,在她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何為逆商?逆商就是遭遇不順時的抗壓力。
逆商高的孩子,是堅毅強韌的,他們能正視挫折,並從中找到新的機會,而逆商低的孩子卻很難接受失敗。
只要碰到一點挫折就半途而廢,遇到一些困難就一蹶不振,甚至就此沉淪。
曾在網上看到一個問題:「輸不起的孩子有多可怕?」
高贊回答是:
「他們會變得嫉妒、自私、多疑,要不把情緒外化到別人身上,以傷害別人來洩憤;要不把情緒內化到自己身上,以毀滅自己為代價。」
修煉輸得起的心態,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巴頓將軍曾說:
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
逆商高的孩子,眉間有笑、心中有光,再多磨難也能逆風飛翔;
輸不起的孩子,愁容滿面、心態消極,一點挫折就會潰不成軍。
真正有智慧的父母,從不會為孩子避開逆境,而是讓孩子提高逆商,收穫一路成長。
03孩子擁有一顆同理心
同理心,也叫換位思考,是指能夠設身處地了解他人內心,將心比心地體會他人處境。
那,缺乏同理心的孩子是什麼樣的?湖北襄陽一個10歲的男孩給出了答案。
他曾在手機上偷用外婆近萬元的錢打賞網路主播。
而這筆錢卻是外婆省吃儉用存下來的,是她整整一年的生活費。
記者讓他好好給外婆道個歉,男孩卻絲毫沒有半點歉意,還嬉笑反駁道:
「我沒有錯,道歉是不可能的,我才不心疼,這又不是我的錢!」
網友們看後不寒而慄,紛紛評論道:「太可怕了!」
缺乏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讓孩子竟變得如此冷漠無禮。
正如亞當·格蘭特所說:
教育孩子真正的考驗,並不是你的孩子能獲得何等的成就,而是他們將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他們將會怎樣對待他人。
缺乏同理心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悲哀。
他們往往不會關心別人,對他人的痛苦無動于衷。
這樣的孩子,哪怕再優秀,也贏不了人格完整的人生起跑線。
那些善解人意的孩子,卻往往能廣結良緣,為自己積累一生的福報。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是他們成長中必不可缺的情商課。
04孩子願意主動承擔家務
在演員蔡少芬的微博中,經常可以看到她兩個女兒做家務的身影。
照片中,6歲大的包子妹妹,個子才剛高過灶台,一臉認真地切肉、切菜、倒油、炒菜......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儼然一副小廚娘的樣子。
無論是清潔地毯,還是種盆栽青菜、做曲奇餅乾,兩姐妹都遊刃有餘。
有記者曾問她為什麼要讓這麼小的孩子炒菜做飯,蔡少芬回答說:
「其實做飯是最簡單的修煉,柴米油鹽也是一種成長和修行。」
很多父母覺得,廚房哪是小孩子應該呆的地方:
「孩子這麼小,動刀動火的,多危險啊!」
「孩子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除了學習,其他都不用你操心。」
殊不知,大樹之下無芳草,過度的保護反而是對孩子的傷害。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
愛做家務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15:1,犯罪率為1:10。
由此可見,做家務對孩子的正面影響,是尤為明顯的。
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曾說:
培養身心健康的人,必須在體力勞動中完成。
一個雙手不沾陽春水的孩子,即使成績再好,也很難體恤父母、承擔責任。
一個被生活的煙火氣薰陶過的孩子,長大後一定可以更好地謀生與愛。
父母若是束縛住孩子做家務的手腳,無異于斬斷他們未來展翅高飛的翅膀。
美國思想家艾默生曾說:
孩子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主要取決于他從第一個教育者那裡所接受的愛、陪伴和榜樣示范。
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本。
所有身心健康的孩子,都離不開背後父母的辛苦付出。
孩子如果有這四種跡象,恭喜你,說明你很優秀,把孩子養得非常棒:
既能在父母面前真實表達情緒,也能從家務中擔起肩上責任;
既懂得在相處中理解他人,也知道在失敗時接納自己。
育兒是一場修行,養的是孩子,修的是父母,願我們都能學會成就孩子,同時圓滿自己。
與各位家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