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穿衣、吃飯、上學、畫畫、寫作業……只要不長在孩子興趣點上的事情,他們都會使用「拖字訣」,分分鐘考驗家長的忍耐力,以及雞毛撣子的實用性。
比爾蓋茨說過:「很多人喜歡拖延,他們對手頭的事情不是做不好,而是不去做,這是最大的惡習。」
對孩子而言,拖延塵封了夢想,磨滅了鬥志,暫停了成長的進度條,讓人生之路只能原地打轉。
但是,孩子拖延不僅是孩子的問題,大人也往往未做足功課,難咎其責。
網上有個二年級的小女孩火了。
媽媽曬出她的日常作息,30萬人點贊。
這個女孩厲害在哪裡呢?
時間管理。
她每天準時6點半起床,雷打不動。
作業、練字、跳繩、看書,固定的時間,完成固定的功課。
更可貴的是,這樣的堅持,已經是第1279天,近4年。
經常有媽媽感慨:擁有一個有時間觀念的孩子,真的是一件太省心的事!然而更多的孩子是這樣的:
每天叫起床,磨磨蹭蹭,怎麼都起不來;
1個小時的作業,非得拖到晚上10點才去寫;
永遠拖拖拉拉,出不了門......
實際上,在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上,很多父母都有一些誤區。
孩子為什麼會磨蹭?
1. 爸媽催得越多,孩子可能越磨蹭
在一個育兒節目裡,一個6歲女孩的媽媽求助節目組,「控訴」孩子沒有時間觀念。
育兒師拜訪後,第一時間就發現了一件事: 家裡的表特別多。
媽媽是一個特別細緻,很有時間觀念的人。
比如,孩子正玩得開心,媽媽開始不斷提醒她,再玩5分鐘就要去寫作業。
媽媽會不斷用手指著表,告訴孩子「現在幾點了,該做什麼了」。
育兒師只觀察了一會兒,就直言不諱地說:
「你把孩子的時間管理得井井有條,孩子就不可能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
生活中,經常能看到這樣一種情況:
越是急性子的家長,越容易培養出「磨蹭」的孩子。
這是因為,一旦家長把孩子所有的時間都安排好了,孩子就會理所當然地認為時間管理是父母的責任。
所以在執行計畫的時候,孩子也不會主動去配合。
反之,只有逐步引導孩子自主管理時間,才能調動起孩子的積極性。
2. 孩子磨蹭,可能因為根本不懂「時間」
在我們家的樓道裡,常常能聽到鄰居大姐的吼叫聲。
「還剩10分鐘!」
「快去刷牙!已經超時了!」
「你這孩子!不是都說好了嗎,再玩十分鐘嘛!怎麼這麼不聽話?」
鄰居家的孩子今年4歲半,一次去她家裡做客,大姐忍不住吐槽說,「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真是傷不起!」
但說完這句話後,卻收到了和預想不一樣的場面:
孩子一臉疑惑,好像在說「媽媽你說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