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說家山本有三曾說:
「女人變成母親,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這種差事,是任何女人都做得了的,但是要當好母親可就不容易了。」
孩子和媽媽的關係是最緊密的,當孩子還是個胚胎的時候,就和媽媽建立了關係。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媽媽的言行舉止,媽媽的教育方式,都會對孩子產生深刻的影響。
養育孩子是一場修行,其中的酸甜苦辣各有個人的體會。
即使修行再苦,我們也不能成為這5種媽媽,否則會害苦孩子一輩子。
一、沒有自我的媽媽
沒有自我的人,是沒辦法得到別人的尊重和在乎的。媽媽失去自我,是多麼可悲的事情。
很多媽媽生活全是圍著孩子轉,沒有了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以為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沒曾想到沒有換來優秀的孩子,而得到了自私的孩子。
一個沒了自我,不懂得愛自己的女人,是做不到真正愛家人的。她腦子裡想的都是,為了這個家,為了愛人,為了孩子,我付出了所有,你們應該感謝我。
這樣的家庭,能幸福嗎?
沒有誰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別讓你所謂的無私,讓孩子變得真正的自私!
提升自己,愛自己,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帶著應有的柔弱和溫情,這是孩子們熱切盼望的。
不管是誰,都正行進在路途中, 做一個成熟的媽媽,多花點心思經營自己,散發出的光芒才能照耀出更優秀的孩子,他們的世界也更明媚。
二、有偶像包袱的媽媽
什麼?媽媽都有偶像包袱?簡單的說,就是媽媽特別在乎別人的看法。
帶孩子外出時,孩子哭鬧不止。類型媽媽會想著好難看,別人怎麼看我這個當媽媽的呢,就容易做出妥協,一切都滿足孩子。
孩子撒潑打滾,想表達什麼?
1、通過極端手段,引起媽媽的注意。這可能是媽媽平時忽略了孩子,所以他希望通過這樣的舉動,獲得媽媽的心,就像舞臺上的演員,有著豐富的表演成分。
2、用這樣的行為打擊媽媽,告訴別人,你不是好媽媽。大多數媽媽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所謂的面子,會選擇妥協。
3、孩子通過這樣的行為,達到自己的訴求。例如想買玩具,媽媽不允許,只能通過撒潑打滾來爭取自己的訴求。
總的來說,這一刻媽媽的感覺都是很複雜的,而有偶像包袱的媽媽總覺得面子最重要。
拼命的想辦法承擔了孩子的情緒,滿足孩子的同時,內心或許帶著一絲無奈和怨恨,覺得這孩子咋這樣,太不講道理了。
什麼樣的孩子匹配著什麼樣特質的媽媽,請甩掉包袱,合理滿足孩子、規則前行吧!
三、喜歡哭窮的媽媽
愛哭窮的媽媽,難養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這類型媽媽過日子非常的勤儉節約,希望孩子也能繼承這一優良習慣。
其實不是家裡真正的窮,而是想通過哭窮的方式,來激勵孩子前進。
「這太貴, 咱們買不起,還是跟同學比學習吧。」
「為了供你讀書,家裡省吃儉用,你一定要爭氣了。」
「你的衣服夠穿了,咱們家的情況你不是不知道,再買就浪費了」
跟孩子哭窮,往往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窮,不是最痛苦的,而是你給孩子灌輸窮的思想,讓孩子越來越自卑。每次花錢都帶有罪惡感,怕花錢了讓父母不開心,慢慢的性格會變得越來越斤斤計較,摳門,壓抑。
在學校,接觸到消費水準高一點的同學,就會遠離,不敢接觸,怕對方看不起自己,覺得不是一類人。
哭窮,讓孩子從小就感受到生活壓力重重,內心的負擔太重。
同時會讓那種「窮人思維」就會深深紮根于孩子心中,限制了孩子大腦的想像,影響了孩子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