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陽光自信,做事有底氣,充滿安全感,哪怕是和其他年齡大一點的熊孩子在一起相處,也不用擔心他會吃虧。
想要孩子成為以上的樣子,那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就應該注意今天要提的這6點,讓孩子受益終生。
不強迫分享
任何時候都不要強迫孩子去分享,尤其是兩到三歲的孩子,他們非常喜歡說「不」和「我的」。
分享是基于孩子迫切地想交朋友,去自發主動地完成的,孩子之所以會說我的,是在嘗試建立「我的東西我能做主」的「物權」概念。
孩子對自己物權感的掌控性越強,以後就會越願意去分享,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和物品的所屬權與支配權。
不強迫懂事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你要懂事要聽話,不然我就不喜歡你了。
其實讓孩子太早懂事反而是一種傷害,對孩子來講,一旦打上懂事的標籤,就意味著必須壓抑自己內心的無數渴望,擔心別人不喜歡自己,怕做錯事兒,小心翼翼的看著大人的臉色,從而失去了一個孩子該有的那種放肆和任性。
尤其是在多子女的家庭中,會習慣性地讓老大嚷著其他小的,在問題面前人人平等。
不要輕易貶低孩子
絕對不能通過貶低自己的孩子,去表揚別的孩子,也不要總在孩子的面前去一味地誇讚別人家的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
如果你想讓孩子去學習對方的優點,那麼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探討,怎麼樣才能做到。
了解原委不亂指責
如果在外面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發生了衝突,不要立馬去指責孩子,批評責怪他怎麼打人,怎麼能搶別人的東西,逼著孩子去和對方道歉,
家長一定要先了解事情的原委,跟著孩子一起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如果真的是自家孩子的錯,家長可以先代替孩子去主動地和對方道歉。
孩子都是有反思的能力的,通過示范讓孩子明白犯了錯誤該如何去解決,不要為了自己所謂的「面子」,就先委屈了自己的孩子。
自己的孩子自己教育
如果有人當面斥責你的孩子,你要站出來馬上叫停,不管對方是親戚還是朋友,有事情讓他先和我們說,我的孩子有什麼問題我自己來教育。
被批評不隨便斥責
如果孩子在幼稚園被老師批評了,不要輕易順著老師去訓斥指責孩子,相反,家長應該在孩子面前去放大他的優點,把他往你所期盼的方向引導。
畢竟很多時候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就是乖巧不惹事,但要允許孩子的個性發展,並不是所有的個性都是錯的,如果錯了一定要注意及時有效地進行引導。
做到以上幾點,那麼孩子一定會擁有足夠的自信和安全感,他會發自內心地覺得爸爸媽媽是無條件愛我的,不管遇到什麼樣的事情,他們都是我強大的後盾,做事也會更自信,更加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