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小高家三歲的彤彤很喜歡黏著媽媽,晚上睡覺時,彤彤必須用手摟著媽媽的脖子才能入睡。而且,小高在做飯時,彤彤就跟著媽媽在廚房裡待著。小高去廁所,彤彤就在門外等著。用小高的話說,就跟「監控器」似的。彤彤時刻「監視」著媽媽的行蹤,又像是考拉一樣掛在媽媽身上。
小高說,自己都想變成袋鼠了,肚皮上再長個兜,把彤彤放兜裡,到那裡就帶到那裡,也不用整天被彤彤摟著脖子睡覺,導致自己經常落枕了。小高常常抱怨彤彤就是一個「磨娘精」。
其實呢,孩子從新生兒到三歲這個階段,是孩子對媽媽依賴性最強,最需要媽媽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在離開媽媽子宮後,就失去了溫暖舒適的保護層,來到了陌生的世界,對周圍的一切都會表現出恐懼和緊張。只要被媽媽抱著,挨著媽媽睡覺,聞著媽媽的味道才能安穩的入睡,才會擁有安全感。
01
為什麼孩子會黏人?
▷3歲前的孩子
3歲前的孩子對父母充滿安全的依戀,不管分離的時間長短,都非常抗拒和父母分離。
西格蒙德·佛洛德曾說: 「幼兒的最初的焦慮莫過于他感到將會失去他所愛的人。」所以你才會覺得孩子黏人。
美國精神學臨床教授阿蘭•斯格爾也解釋:1~2歲是孩子出現黏人行為的最明顯階段,他們把媽媽或看護人看作一個安全基地,當有安全需求時,就會返回看護人身邊。
孩子離不開媽媽,實際上就是把媽媽當成了自己的安全基地,簡單來說,媽媽的懷抱相當于一座安全的城堡,躲在城堡裡,是最安全的事情。
所以,孩子3歲前的黏人行為,是非常正常的,而且這個時期的孩子,正處于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期。
如果孩子想要抱抱,你就多抱抱,怎麼滿足都不過分,這是他建立安全感的前提。
▷ 3歲後的孩子
3歲以上的孩子黏人的原因多種多樣,比如尋求安全感、分離焦慮、社交能力發展有限、對黑暗等一些事物的恐懼......這些都會誘發孩子黏人的行為。
拿社交能力來說,一個社交能力很差的孩子,出去玩也會表現出黏人、膽怯,並且非要拉著媽媽一起,針對這種情況,父母可以適當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
再比如安全感不足的孩子,也容易表現出對父母的黏人,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儘量要多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面對3歲後的孩子,想讓他完美地與父母「分離」,離不開父母正確的引導和愛。
02
孩子一點不黏人,才是父母該擔心的事情
孩子黏人,可以說是甜蜜的煩惱,如果你的孩子一點都不黏你,才是最該擔心的。
老家有個親戚,因為工作的原因,一直將孩子留給老人家照顧,到了4歲多,才將孩子接回身邊。
孩子回來後,總是吵著要找奶奶,甚至晚上偷偷地哭......一連很多天都是這樣。
親戚很無奈:「我可是他媽媽呀,他怎麼就這麼不喜歡我呢?」
我告訴她: 「你們現在需要的是時間,把頭幾年陪孩子的時間,慢慢補回來,這是你欠孩子的依戀。「
孩子6歲前,尤其是3歲前,是和父母建立親子關係的最重要的時期。
不帶孩子,不陪孩子,在最需要你的時候,你不在場,就這樣還想孩子和你親,太難了。
80、90後中,不少人都曾經歷過留守的時光,最痛的回憶就是抱著爸媽的大腿,不讓他們外出打工,甚至跟著爸媽的車後面邊追、邊哭......
這種崩潰和絕望對一個孩子來說,太過沉重,以至于很多孩子長大後,和父母的相處少了一份恰如其分的親密。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說: 「在孩子生命的頭幾年裡的情感發展,構成了人類個體心理健康的基礎。」
孩子就是從這幾年的親密關係中獲得愛、信任與安全感,如果不能跟父母建立起一種親密的情感,很有可能要花費一生去尋找這份安全感和幸福感。
03
面對「磨娘精」的孩子,父母該如何應對
1、 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孩子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被恒溫舒適的羊水包裹著,很是有安全感。所以,寶寶在出生後,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喜歡小被子包裹著的安全,就像在媽媽肚子裡一樣。而孩子在三歲之前,甚至五六歲的年齡,對媽媽有著強烈的依戀和依賴。這都是因為孩子需要媽媽給予足夠的安全感。比如,在孩子小時候,晚上入睡前,媽媽可以給孩子輕輕的按摩後背,給孩子講睡前故事,陪孩子一起到戶外玩耍,做遊戲等等親子活動。這些都會讓孩子擁有安全感。
2、 抽出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如果孩子整天連見到媽媽一面都比較困難,孩子在缺少陪伴的情況下,心情就會變得鬱悶。當看到媽媽時,就會很黏媽媽,變成「磨娘精」這是因為孩子很愛媽媽。所以,即使工作比較繁忙,父母也要抽出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可以父母雙方安排好時間,輪流陪伴孩子,不要讓孩子覺得孤獨。這樣孩子跟父母雙方的關係都會很好,就不會只是「磨娘精」了,爸爸也可以分擔些,享受溫馨的親子時光。
3、 讓孩子學會獨處
面對「磨娘精」的孩子,媽媽可以採取讓孩子獨處的方式,來改變孩子太黏人的習慣。比如,媽媽在做家務的時候,可以讓孩子自己,在兒童房裡玩玩具,告訴孩子媽媽五分鐘就會過來。到五分鐘後,就要過去看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會覺得很無聊,知道媽媽一直陪著自己,就不會太黏媽媽了。
黏人的孩子,「磨娘精」,打心眼裡都是對媽媽愛的表現。所以,我們要珍視孩子對我們的愛。面對太過黏人的孩子,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給予孩子安全感,陪伴。同時要讓孩子學會獨處,畢竟孩子要上幼稚園,上小學,要長大,會慢慢的掙脫父母的懷抱。
Wendy媽有話說:
孩子黏人的日子其實很短,也就生命的頭幾年,等到大了,你再想讓他親近你,他還不樂意。到時候那種失落感就會提醒你:當初應該珍惜孩子黏著自己的時光。
所以現在家裡有黏人的小寶貝,一定要多抱抱他,多等等他。
因為孩子黏你,是愛你最好的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