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決定成敗。
同樣的,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藏在父母日常的一言一行中。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本,影本出了問題,要找原件」;
"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
"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本,影本出了問題,要找原件」;
"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
"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
無數的話語告訴我們,父母的言行舉止,時刻在影響、教育著孩子!
父母不僅是孩子人生中最親密的人,也是對孩子影響最深遠的人,每一位父母都愛孩子,但表現出來的,卻並不一定是愛。
生活中,父母的這幾種行為,可能會傷到孩子。 1.夫妻溝通,請從好好說話開始
一對夫妻經常互相挖苦,當著孩子的面,把日子過成了互損模式。
爸爸嫌棄媽媽讀的是野雞大學,媽媽嘲諷爸爸雖然是學霸,但薪水對不起學霸兩個字。
有一天,孩子對著要檢查作業的媽媽說:「媽媽,爸爸說你是‘智障’,你就別檢查了,我怕你會算錯。」
父母是孩子最親的人,是孩子的整個世界。
如果爸爸媽媽經常吵得面紅耳赤,互相詆毀、拆臺,甚至大打出手,不但會引起孩子的恐懼,破壞孩子的安全感,甚至會讓孩子變得不尊重父母。更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孩子今後的擇偶觀。
在孩子面前不詆毀伴侶,是為人父母的一種修養。
2.嘮叨是把小刀子
或許你會說:嘮叨是出于對孩子的愛。
但一定要謹記,過度嘮叨可能會把孩子推向相反的方向。
嘮叨屬于父母的一種負面情緒,實際上是對孩子身心的控制。
為了逃避壓力,孩子會產生抵觸情緒,會啟動選擇性失聰來拒絕或抵觸父母的嘮叨。
育兒專家尹建莉老師說:嘮叨是把小刀子。
父母與其嘮叨,不如採取少說、多聽、多行動的策略,適度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和探索。
3.親子邊界意識模糊
《超級育兒師》中有這樣一個案例:
一個國中男孩,每天沉迷于手機,回到家就戴著耳機看視訊打遊戲,對人總是愛搭不理,這讓父母十分擔憂。
後來,育兒師發現:在這個孩子臥室的門上有個鎖眼大小的洞,父母時不時通過這個洞來觀察孩子的動向。
育兒師說,正是父母的這一行為,讓孩子感覺自己的隱私被侵犯了。
他對父母的憤怒無處發洩,便內化到行動上。叛逆、不愛學習、沉迷網路世界,這都是對父母越界的一種抗議。
再小的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界限感,不控制孩子,不做包辦型父母。
只有父母有了清晰的界限感意識,孩子長大後才能會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兒,才能保護好自己的界限,並尊重別人的界限。
4.「河東獅吼」
只有發火,孩子才會聽話?
但你有沒有想過,被吼過的孩子其實已經傷痕累累,只是我們看不見。
孩子會委曲求全地討好你,他會沒有任何條件地原諒你,他從不計較你對他曾經的惡劣態度,那是因為他在用這種方式愛著你。
孩子的愛才是真正的無條件。而我們呢?是否附加了條件?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完美的孩子,吼孩子,其實是我們對自身的一種不接納。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處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聲調會收到不同的效果。
相對于吼,家長不妨試試低聲教育。
把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來尊重,學會用一種平等的姿態和他交流,情緒平穩地降低聲調,而不是居高臨下的俯視孩子,趾高氣揚地吼他們。
5.無原則的妥協
很多家長都是刀子嘴豆腐心,明明已經約定好的事情,但孩子一哭一鬧,家長就妥協了。
父母的妥協,只會讓孩子認為規則不重要,讓他們誤以為所有規則都是可以隨意踐踏的。
父母一定要學會對孩子的無理要求說不,在拒絕孩子的時候,不要急著和孩子去爭辯,可以在事後等孩子平靜下來的時候,再講道理。
6.讓孩子聽話
聽話的孩子,最容易養成的一種性格就是討好型人格。
一個擁有討好型人格的小孩,是一個自我認同感非常低的人,他們會壓抑自己的喜好,去努力迎合別人。
讓孩子成為孩子,允許他們任性,允許他們說不,賦予孩子選擇權。
7.說話不算數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在全國調查中發現:中小學生最不滿意父母的12種行為中,說話不算數占43.6%,排在第一位。
生活中,家長有時候會很不走心地許諾孩子:看一場電影、送一個玩具、玩一次遊樂場……
也許你只當這是哄孩子的一個策略,卻不知道孩子已經走了心。
我們對孩子的每一次失信,都是在親手毀掉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
8.手機不離身
有人說,毀掉孩子的第一殺手,不是打罵不是失婚,而是手機。
父母玩手機的行為,不但威脅孩子的人身安全,更是傷害到了親子關係。
孩子要的其實很簡單,只是我們一個全心全意的陪伴。
別再讓手機,成為親子關係不可逾越的鴻溝。
9.擔心孩子驕傲而不誇獎孩子進步
父母總是認為孩子必須要懂得謙虛,便在孩子為自己進步高興時用言語來打擊和否定,殊不知會讓孩子形成自卑心理和做什麼都比別人差的觀念。
10.要求孩子優秀而過多參加培訓班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特別上心沒有錯,錯在完全沒有考慮和徵求孩子的意見。
即便是為了孩子學習成績更加優異以及盡可能的多方面發展,但如果建立在強迫的基礎上,只會讓孩子承受太大壓力的同時,逐漸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
11.替孩子做出決定
父母想要憑藉自己的人生經驗,為孩子前行的道路清除障礙,是人之常情可以被理解。
過度或者凡事替孩子做出決定,是在無情地剝奪孩子的自主權,讓孩子產生被擺佈和不被尊重的心理,由此討厭父母的愛,遠離父母。
12.以愛為名干涉孩子的空間
這會使孩子失去獨立成長的空間,束縛和削減了孩子獨立生存能力。
長大後會對父母這份沉重的愛感到無奈和厭煩,心裡充滿壓力和抗拒。
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只會越來越糟。
不可否認,孩子的身心健康是重中之重,希望父母是孩子身後最強而安全的港灣,而不是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最大阻礙。
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但有時候,孩子也能為父母指明方向。
趁著孩子還小,趁一切還來得及,給予孩子愛,並從孩子身上學會愛。
父母最傷孩子的12種行為,你中招了嗎
-
如果你的孩子對你做3件事,說明他很愛你,千萬別不理解辜負孩子好意
兒童教養
-
孩子犯錯不要再大喊大叫!試試斯托夫人的自然法則,不怕管不好孩子
兒童教養
-
「爸爸,她怎麼可以插隊?」這2位爸爸不同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兒童教養
-
哈佛研究發現:這6種行為會讓孩子大腦「變笨」,父母可千萬別大意了
兒童教養
-
三年級成績下滑,六年級穩定在前3名,母親坦言:堅持1做、2不變!
兒童教養
-
哈佛研究:這1件小事常常被父母漠視,但它卻比孩子的成績重要
兒童教養
-
鬼才歷史老師:僅用一份歷史順口溜,讓全班50人43人滿分!
兒童教養
-
孩子大哭時,千萬別讓他忍著,專家:說10句話,能養出幸福的孩子
兒童教養
-
原來生個男孩子,別看他淘氣,還有這麼多的好處
兒童教養
-
從小被「吼」大的孩子,性格上往往有藏不住的缺陷,可惜父母還沒意識到!
兒童教養
-
孩子被吼後的反應,會預示孩子的未來,你家孩子屬于哪種?
兒童教養
-
原來孩子在9點左右熟睡,對大腦有好處,比吃補品更有效
兒童教養
-
德國人0-6歲的教育規則,養出自律好孩子!建議父母好好看看
兒童教養
-
想要孩子自律,父母不要幫他管理時間?學會這六步,讓他做時間的主人
兒童教養
-
孩子們不收拾房間?一美國媽媽想出奇招,遭網友瘋傳!
兒童教養
更多推荐
- 《为啥猫咪“交配”的时候,不能轻易打断?》
- 《梅西封神并非偶然!斯帥透露輸沙特后內幕,梅西舉動盡顯大心臟》
- 《當你放下了,想通了,累也不見了》
- 《父母雙雙患癌,女兒出國17年卻拒絕相見,「絕情」背后有何隱情?》
- 《「小學生盤手串」成流行,家長看后哭笑不得:怎麼做到全國統一的》
- 《6個娃5個博士1個碩士,父親談心得:學霸養成,關鍵在小學階段》
- 《又可以見到涎鎮了!兩部全新韓劇從霸凌者變受害者,想念林智妍「變臉演技」的粉絲必追 - A Day Magazine》
- 《《后浪》看片引發中醫學子熱議,張萌說自己既是前浪也是后浪》
- 《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霍尊案大反轉,陳露遞交悔過書求輕判》
- 《鐘鎮濤攜妻現身活動,57歲范姜深V白裙身材玲瓏,比章小蕙美太多》
- 《金鐘主持人訪偏鄉學校!被小學生狂吐槽:你們是最老又最醜 | 娛樂星聞》
- 《給女明星「 素顏 」排名:劉亦菲第三 、關曉彤第五 、第一名當之無愧!》
- 《刘德华小姨子邀请杨紫琼一起吃饭,席间搂肩合影如同亲姐妹》
- 《孫儷換新髮型美出新高度!碎花裙馬尾溫柔清雅,氣質愈發大氣從容》
- 《小小隻太勾追!风靡全网「超Q侧睡宝宝」脸颊肉好吸睛 正脸曝光「天使脸蛋+呆萌表情」姨粉全融化❤️》
- 《中超舊將踢1年好球就飄了!埋怨韓國隊拉黑孫興慜,世界盃就結怨》
- 《未來海賊王的二嫂?克爾拉你所不知道的秘密經歷!》
- 《兒子手比1手勢!嚴立婷「理智線秒斷掉」怒吼:我始終就是你母親 | 娛樂星聞》
- 《老師不配生病?請假面臨三項「處罰」,扣了工資還要丟情面》
- 《神秘黑洞J2157,平均每天吞噬一個太陽,已持續126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