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決定孩子能不能上個好大學,初中決定孩子能不能進到一個好高中,那小學呢?
不少家長是等孩子讀五六年級才開始緊張起來,事實上整個小學環環相扣,都是初高中的奠基石。
縱觀今年68位高考狀元以及往年那些學霸們,除了極個別超級自覺的孩子,完全不需要父母管就很自覺地學,其他父母無一例外都很重視孩子的小學階段。
如果你家孩子正上小學,千萬別錯過了孩子這六年成長關鍵期。因為這6年的時間,能夠影響未來的60年。
一、一年級是道坎
很少家長意識到一年級的重要性。
因為一年級所學的知識最少,分量最輕,似乎不用怎麼學,孩子就可以輕鬆考100分。
有教育專家說過:一年級高分是假像,其中有很大「水分」。
· 考的多數都是記憶內容。
· 題目都不難,孩子聽課了就會做。
· 語文沒有閱讀和作文,數學只是加減乘除,容易得分。
一年級怎麼學才能真正打好基礎,這才是我們要注意的。
1、一年級對於孩子來說至關重要!
柏拉圖說過:
「人類在幼年時期,人格和個性最容易受到教育的影響,想要塑造成什麼模樣,就可以塑造成什麼模樣。」
剛進入校園的孩子還是一張白紙,不知道學習要怎麼做,沒有形成各種習慣,也不會自主學習。
正因為一切為零,從零開始的教育才更加重要。
萬丈高樓平地起,從一年級開始給孩子打好了基礎,後面的教育才能出效果。
2、一年級孩子的典型特徵
有老師總結過一年級孩子的特徵:
對小學充滿好奇,但因為不習慣而難以適應;
注意力不集中,很難做到專心聽講,自覺學習;
喜歡被表揚,很信任老師;
十分依賴父母,較難獨立完成作業;
正因為對大人的依賴性強,父母的教育與指導能直接幫助孩子形成行為習慣。
3、一年級狠抓孩子一個月,比六年級盯一整年更有效!
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我們都要明白,一年級是孩子人生中第一個轉型期。
為了讓孩子儘快適應校園生活,必須幫助他們樹立學習意識,培養學習習慣,找到學習方法,獲得學習動力。
◆端正學習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必須讓孩子重視學習,明白為什麼要學習,要取得怎樣的成績。
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喜歡上學習。
多鼓勵孩子,認可他,讓他在學習中收穫信心與成就感。
◆培養學習習慣。
一年級學生要養成以下習慣:
專心聽課,積極發言,不懂就問,愛護課本,認真作業,尊重老師,謙虛求學。
孩子的一年級也是家長的一年級,給孩子養成好態度、好習慣,孩子一定受益匪淺。
二、二年級是個坡
從二年級開始,孩子之間就悄悄拉開差距了。
考高分的依然很多,但班級前五名始終是那幾個,更多孩子一直在93、94分上下徘徊。
因為經過了過渡期,有些孩子專心于學習,有些孩子卻產生了惰性。
懶惰是孩子的天性。一年級時沒有端正學習態度、養成好習慣的孩子,上了二年級會開始鬆懈。
「二年級是個坡」,孩子能不能往上爬,就看家長怎麼抓。
1、養成自覺性,有計劃地學習。
有專家說過,孩子至少要到14、15歲,才能真正建立自覺性。
自覺性的建立是一個漫長且複雜的過程,必須有成人的陪伴、督促及管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