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母愛如水,父愛如山」,母親對孩子的愛是涓涓細流,體現在沒日沒夜的對孩子的教導以及無微不至的關懷上,
而父親對孩子的愛則比較含蓄,並不會像母親一樣對孩子噓寒問暖,但卻會在孩子遭遇苦難時砥礪前行,為孩子解決苦難,
可是,現在的父愛和母愛逐漸變了味道,「母愛」開始一家獨大,母親不僅可以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也可以承擔起父親的角色,為孩子遮風擋雨,
父親的角色變得不再重要,在一些家庭了裡,父親只是一個稱呼,只需要在外面掙錢養活妻兒就可以,不需要帶孩子,因為妻子可以自己一手包辦,
不論是教育孩子還是收拾家務,母親都可以遊刃有餘的完成,很多母親不求父親為孩子做些什麼,只要求父親不成為「反面教材」毀了孩子。
為什麼孩子的缺點多數源自爸爸?
孩子的性格習慣多源於家庭的影響,對於孩子成長中的每個階段來說,孩子在1~3歲時內心更在意媽媽,到了3~6歲時更在意爸爸。尤其是在孩子自我意識想要自我掌控的時候,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極大的。
3~6是孩子性格習慣行為形成的關鍵期,同時也是孩子最在意爸爸的階段
之所以說孩子的缺點多源于爸爸,是因為 3~6歲是孩子性格、習慣、行為形成的關鍵期,這個關鍵階段孩子內心最在意的是爸爸。爸爸給予孩子好的的影響會引導孩子向著好的方向發展;爸爸給予孩子不好的影響會引導孩子向著不好的方向發展。「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真的不假。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孩子將來取得的成就,20%源於個人努力,80%取決於爸爸影響
美國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在對一些取得很好成就的人進行調查後,得出的總結是在他們的人生影響中20%源於個人努力, 80%取決於爸爸影響。也就是說,爸爸這個角色對於孩子的行為、習慣、性格影響都是很大的,爸爸滿身是缺點的,孩子很大程度會繼承爸爸的缺點。
古話「有其父,必有其子」
「有其父,必有其子」這一句古話很好地詮釋了爸爸這個角色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在孩子逐漸成長的過程中,爸爸會被孩子當做是家裡的頂樑柱,是高大威猛值得崇拜的物件,孩子總是會有意無意地去模仿爸爸,甚至以爸爸為榜樣,這當中爸爸的缺點也不可避免地影響著孩子。
4類爸爸易培養出「問題孩子」,中招的要注意
或是由於天性使然,無論好的壞的,爸爸的行為自然化地映射到了孩子身上。什麼樣的爸爸容易培養出叛逆不聽話、滿身是問題的孩子呢?這4類爸爸要引起警惕。
總缺席孩子成長的爸爸
曾發生過這麼一件事:巨星成龍有次去接兒子房祖名放學,結果跑到了小學去接,然而兒子早已步入中學。成年後在面對兒子做出沾染惡習後悔不當初說出「我不是一個好爸爸」,原因是自己整天忙於拍電影,缺席了兒子的成長。
「一個好父親勝過100個校長」,爸爸這個角色在很多家庭裡似乎成了稀缺品。父親角色的缺席對孩子的影響是很負面的: 孩子容易形成膽小怕事的性格、缺乏安全感、自尊心過強、自製力差、性格易偏激等等。
脾氣不好的爸爸
一個擁有暴力傾向、動不動就發火、時不時就發脾氣打人摔東西的爸爸,對孩子的影響就是容易導致孩子變得脾氣不好、幼年時容易缺 乏安全感、親子關係易疏遠,家庭不和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