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雲:有其父,必有其子。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養一個孝順的孩子,跟父母的言行有很大關係。
如果,父母的言行給予了孩子錯誤的暗示,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不孝順。
以下這些行為,作為父母的你有過嗎?
如果有,該警醒了!
1、不孝順的父母
在孝順方面,家長的以身作則特別重要。
俗話說「老貓枕著屋背睡,一輩傳一輩。」
如果父母本身不孝敬長輩,孩子也很難孝順父母。
一方面是因為,父母的本身沒有做好表率。
如果父母有不孝順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到孩子。
所以我和孩子爸爸非常注意這方面,即使跟咱的爸媽有了矛盾,也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爭吵,更不會在孩子面前說長輩的不是。
另一方面,父母對孩子缺少孝順長輩的家庭教育,孩子沒有孝順長輩的思想意識。
你不告訴孩子「孝順」是什麼,他又怎麼會知道呢?
「言傳身教」,一面口頭上傳授,一面行動上以身作則,言語行為起模范作用,孩子自然會將良好的品德鐫刻在人生的道路上。
2、凡事包辦的父母
凡事包辦,還有另外一個代名詞是「溺愛」。
在溺愛裡成長出來的孩子,既不會成長,也不懂感恩,那自然更不會孝順。
如果孩子習慣了你幫他包辦一切,那他很難真正學會獨立做學問、做事、做人,只會長成一個巨嬰。
等到他十幾歲了,還要父母彎下腰給他系鞋帶,又能指望他什麼呢?
事事代勞,做多了,也會變成理所當然。
「媽媽,你為什麼不養我?」
「爸爸,我們家為什麼沒有錢?」
千萬不要把孩子養成只會索取的白眼狼,我們必須教會孩子什麼是獨立,什麼是感恩。
3、放養孩子的父母
現在有很多父母,因為工作的原因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然後發現孩子跟自己不親了。
尤其是把孩子扔在老家的父母,有的甚至連孩子上幾年級都不知道。
還有一些家庭,從來不關心孩子的興趣和生活,一味給孩子施加學習壓力。
這些都是一些常見的放養孩子的現象。
本質問題,在於跟孩子之間的溝通。
不溝通,當然親情會淡漠;沒有親情,又何來孝順?
試著跟孩子溝通,瞭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傾聽他們內心的想法,試著以更平和的姿態跟孩子相處。
無話不談,才是親人之間最好的狀態啊。
4、批評不當的父母
曾經在之前的文章裡說過,孩子到了6歲以上,最好就不要去打他了。
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時候孩子已經形成了自我的意識,打孩子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
還有一種父母,雖然沒有打孩子,但是特別喜歡言語上去損孩子,尤其是對比其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