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一共有兩盞燈:
媽媽是亮在家裡的那一盞,守護孩子內心的溫暖;
爸爸是路上的那一盞,照亮孩子前進的方向。
兩盞燈並行,孩子才能在內在外都有所依仗。
健康的家庭裡,父愛和母愛都不能少;而有愛的家庭裡,父愛和母愛也都要給對。
在臺灣,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爸爸多用心,媽媽放寬心。
01
《奇葩說》中有一期主題叫:如果是你,會不會選擇做一個單身媽媽?
多數人選擇不會,因為覺得當了單身媽媽後,在經濟上、時間上以及對孩子的性格養成都有不好的影響。
辯論雙方一直就「精力不足、孩子性格缺失」爭論不休時,張泉靈說了一句讓人無法反駁的話:
你們以為有了一個婚姻,女性在裡面就不是單身媽媽了嗎?
許多人空有了婚姻的形式,卻喪失了婚姻的實質。
婚姻存在的時候,多少媽媽不也是一個人充當起全部重擔:保姆、司機、廚師……
即當媽又當爸,一人扛起了養孩子的責任。
家庭本應該是三個人的電影,最後卻演變成了媽媽與孩子的對手戲。
可是,一個好的家庭,從來都該是各就其位,相互呼應。
02
好的家庭,都有回聲
一千個家庭,有一千種模樣。
每個家庭的相處模式或許都有所不同,可是對於幸福的嚮往卻都是一致的。
前兩天,無意中看到一檔節目《一路成年》,其中「達康書記」吳剛一家人的相處模式簡直羨煞旁人。
在分配的房子裡,吳剛把妻子的囑咐貼在門上,時刻提醒自己和兒子。
在錄製過程中,吳剛會擠出時間向妻子彙報行程,會和妻子分享節目中遇到的所見所聞。
在節目中,吳剛與兒子的相處有一種朋友間的輕鬆與親密。
不管對妻子還是兒子,吳剛會將他們的話放在心裡,時刻回應,及時交流。
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家人在一起最好的模樣。
回家有飯吃,吃完有話聊。
或許這是家給我們最大的溫暖。
不是因為錦衣玉食,也不是因為房屋多麼金碧輝煌;
只是因為家裡有人,能與我們一起吃個飯,聊聊我們這一天經歷的事情;
或是發發牢騷,或是訴說一下困惑,或是講講趣事……
有人可傾訴,有人可回應。
這也是家人的意義,因為聚在一起,就可以抵擋這人生的孤獨。
03
最近,被一個「巨嬰」爸爸圈粉了。
綜藝節目《一路成年》被稱為「成年版爸爸去哪兒」,是一檔爸爸帶著成年的孩子旅行類真人秀節目。
演員徐錦江在我們的印象裡,是雙目失明的金毛獅王謝遜,是亦邪亦惡的拜月教主,是滿臉鬍子的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