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句老生常談的問題雖然很簡單,但做起來卻是困難重重。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但是作為"新手父母",有的時候並沒有給孩子適當的引導。
尤其是孩子上學之後,大多數父母都會感覺如釋重負,覺得自己重要可以清淨幾天。
但是孩子放學回到家,父母還要監督孩子寫作業、預習功課。
如果看到孩子放學回到家,你會怎麼做呢?最常見的有這幾種做法:
· 做自己的事情,只要孩子不吵鬧,也不管孩子在做什麼事情。
· 立刻讓孩子先寫作業,孩子不聽話就訓斥責駡孩子。
· 不停地問孩子的學習情況,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圍著孩子"嘰嘰喳喳"。
· 孩子寫完作業後開始和孩子做遊戲、互動,或是讓孩子做家務。
其實孩子回到家後,父母和孩子交流很重要,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清華大學校長表示:父母每天晚上對孩子說這4句話,孩子將來會大有出息。
1、"今天在學習的表現如何?"
父母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也就相當於讓孩子對一天的學習情況做二次記憶,讓孩子回憶白天在學習中的"得與失"。
如果孩子在課堂上表現出色,獲得了老師的表揚,會很高興和父母分享喜悅。
孩子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內心會有很大的滿足感。當父母再次詢問時,也會讓孩子受到二次鼓勵,孩子會變得更加喜歡學習。
2、"今天在學校有什麼收穫?"
家長在問這句話的時候,孩子會思考自己在學校一天的行為,比如交到了新的朋友,學習到了一種新的技能,或是在學校的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
孩子說出這些事情的時候,家長也要適當地鼓勵孩子,也可以適當地說出自己的看法,比如"你真棒"、"你太優秀了"。
孩子受到激勵的同時,也覺得受到了平等對大,孩子也更願意和父母敞開心扉地交流,也會認真聽取父母在生活和學習上的一些建議。
3、"今天學校裡發生了什麼事?你是怎麼想的?"
小孩子有了自我主觀意識之後,對待周圍發生的事情都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也更喜歡表達出來。尤其是和最親近的父母,他們會分享學校裡發生的一切事情。
父母問孩子今天學校裡發生了什麼事情,哪些事情絕對很有意義,哪些事情覺得無關緊要。
問孩子怎麼看這件事情,如果是他,他會怎麼選擇。
這樣的問題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會明顯提高,今後對任何事情都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也有自己的立場和想法。
4、"今天需要爸爸媽媽的説明嗎?"
孩子在學校遇到問題,家長也無法第一時間知道,有的孩子也不願意和父母傾訴,會將所有心事藏在心裡。
家長問這個問題,一方面是在無形之中給了孩子安慰,另一方面也是引導孩子說出自己遇到的困難。
如果孩子說不需要幫助,家長要表揚孩子,給孩子強大的心理支撐。
當孩子說出需要幫助的問題時,家長首先要安慰孩子,然後耐心地引導孩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趕走孩子內心的困擾。
孩子覺得父母是最值得信賴的好朋友,今後遇到問題也會和父母交流,有利於身心的健康發展。
雖然家長無法預測孩子的未來,但卻可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孩子的各種優點,讓孩子的內心更加強大,今後孩子也會能夠成就一番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