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 那些當初被父母逼著上興趣班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
其中一個高贊的回答說:
你今天逼了孩子,明天他有了本事,但是埋怨你當年太狠心。你今天沒有逼孩子,明天他一事無成然後埋怨你當年沒逼他。你想要哪個埋怨?
這位答友道出了一個教育的真相:在孩子教育方面,家長要捨得「下狠心」。
在講究方式方法的前提下, 狠心的父母,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孩子。
曾有一檔教育節目,邀請來了演員小陶虹和央視前節目主持人李小萌,這起節目主題是《孩子,你不成功也沒關係》。
節目裡小陶虹說:「不要把‘成功’、‘第一’作為教育的目標,要給孩子更自由的成長空間,更科學的教育體系。」
總結起來就是: 孩子,你不成功也沒有關係。
但真的沒關係,其實這對普通家庭根本就不適用。
雖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有人生下來就在羅馬。
小陶虹,事業上足夠成功,家庭足夠富裕,擁有著普通人無法企及的資源。
他們有能力讓孩子擁有更多人生選擇權,所以他們的孩子從小就被教育你可以不成功,因為他們的實力足以讓孩子一輩子衣食無憂。
但是當我們說著孩子不成功也沒關係時,我們捫心自問,我們手上的資源,是否足以承受孩子可能承受的失敗?
這個社會很現實,我們可以追求理想化的教育,卻無法保證給孩子理想的未來。
為人父母不能活在童話裡,更不能給孩子製造童話世界。
1.教育越寬鬆,孩子就越受罪
其實,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孩子健康快樂,也沒有哪個父母不心疼自己的孩子。
如果健康快樂和優秀成功只能二選一,我想絕大多數父母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
可是現在的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實力不夠、能力不足,就會被淘汰。
正如馬雲在烏鎮互聯網大會上發言時稱:
這是一個摧毀你,卻與你無關的時代;
這是一個跨界打劫你,你卻無力反擊的時代;
這是一個你醒來太慢,乾脆就不用醒來的時代;
這是一個不是對手比你強,而是你根本連對手是誰都不知道的時代。
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如果什麼都不學,什麼都不會,那麼就等著被社會淘汰。
試想一下,別人家的孩子都在拼命學習,努力讓自己變得優秀。
而你卻讓孩子慢慢來,給孩子寬鬆教育。
在這個連機器人都能與人競爭的社會裡,你讓孩子將來如何立足?
如果孩子能力平庸,社會不會保住他的位置,只會讓他屢屢碰釘子。
這是一個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時代,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2.孩子只有足夠優秀,他將來才能活得自由
曾看過這樣一句話:
「父母未必都望子成龍,但每個人都希望孩子有一天能變成一個成熟獨立的大人,能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
可是真正的自由,都很貴。」
確實,真正的自由都很貴很貴。
只有足夠優秀,才配得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聽過這樣一則笑話:
在某所著名高校,有位老教授在課堂上說了幾句看似笑謔實則意味深長的話。
老教授說:「女同學嘛,不需要努力的,你只需要嫁一個好人家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