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學前教育一直名列世界前茅,「冬天穿短褲跑步」、「重視食育」、「用心設計的幼稚園建築」......這些關於日本學前教育的關鍵字一定在你的朋友圈裡出現過吧!
為什麼日本學前教育如此優秀?今天就跟著我們,一起來品味 日本學前教育值得學習的8個細節。
01
小孩拿包,大人空手。
日本家長在接孩子下幼稚園的時候,手裡一律空著,各種包都是由小孩子拿著。
這在中國家長眼裡簡直難以接受,如果孩子累壞了怎麼辦?拿不動怎麼辦?由家長代勞拿東西倒是普遍現象。
而日本家長認為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而鍛煉孩子的責任感和吃苦能力。
02
脫穿衣服,鍛煉獨立生活能力。
幼稚園是統一服裝,春秋換裝,全年登園時最外邊都要穿幼稚園的套頭衫,穿短褲,戴蓓蕾帽(夏天戴草帽),穿自己的鞋子。
到了幼稚園,就要把套頭衫脫下來,換一種玩耍時的罩衣,鞋子脫下來,換白色的芭蕾鞋,到操場玩的時候,自然再換自己的鞋子。
每天早上,都要重複一套換衣程式,日本的媽媽們都是站在一旁看著孩子,從不伸手幫忙。
03
堅持不懈的運動
日本孩子的身體貭素是出了名的好,這歸功於他們每天風雨無阻堅持的一件事: 跑步。無論春夏秋冬,你總能看到幼兒的孩子赤裸著上身、光著腳在跑步。在日本,不少孩子能堅持跑完許多成年人都做不到的42.195公里馬拉松,真是讓人佩服。
其實,跑步鍛煉孩子的不僅僅是孩子的運動能力,更是對孩子們 毅力、堅持力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同時,孩子們也能在這一過程中接觸到天氣的寒冷、摔倒的疼痛等「惡劣因素」,而克服它們的過程正是孩子成長的過程。
我們怎麼借鑒?
1.為孩子創造運動的機會,保證每天孩子有充足的運動時間。
2.讓孩子適當接觸「惡劣因素」,鼓勵他克服,而不是一直將孩子保護起來。
04
教育是為了教孩子學會「笑」和「感謝」。
日本幼稚園的孩子們沒有課本,只有每月一冊的繪本。
學校的教學計畫中,完全沒有數學、假名、繪畫、音樂這些專案,更別說英語、奧數了。
學習的重點居然是: 教孩子們學會笑眯眯和說謝謝!
雖然沒有多少知識性教育,但是孩子通過綜合的教育方式,往往能在音樂、美術、閱讀等方面有更大的進步,這的確很令人出乎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