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智商而言,情商是一種基本的生存能力,它決定了一個人心智慧力的表現,實踐證明,在一個人的成功因素中,情商情商占了80%。
對于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智商差別不大,差別比較明顯的是情商,情商包括意志力、反應能力、自律能力等等。當然了,作為家長我們也都希望我們的孩子情商高,但孩子的情商與父母的性格、家庭環境、學校環境都是有關係的。
假如孩子總是把下面這兩句話掛在嘴邊,那麼家長就要注意了,這說明孩子的情商不太高。
一、總是抱怨
「都怪你了,早上不早點叫醒我,害我遲到了!」
「這次題太偏了,我沒有復習到那裡,不然我能考得更多一些。」
如果你的孩子總是把這類抱怨的語句掛在嘴邊,你就要注意了這是典型「情商低」的表現,而且這類孩子將來很難變得優秀、成功。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也跟家庭教育方式有關,比如孩子小時候摔倒了,奶奶會跑過來把孩子扶起來:哎呦,都是地不好,把我大孫子摔倒了!
為了安慰孩子的情緒,家長總是在給孩子找理由和藉口,那麼時間長了孩子就學會了,事情沒有做好,就會下意識為自己找藉口、找理由,而不是去反思自我。
如果孩子養成了這樣的性格,遇事總是找理由找藉口,並且把自己失敗的原因歸結到環境和他人的身上,這樣的表現不利于孩子變得優秀,而且還會影響孩子的交際能力,因為沒有人喜歡一個愛抱怨、不敢承擔責任的人。
二、膽小不敢嘗試
當有新的機會擺在面前,孩子會退縮:我不敢,我不行!
遇到事情的第一反應就是退縮,這樣就會讓孩子失去很多機會,不利于孩子將來的成功。
其實孩子出現這種行為跟家長有關,第一個原因是家長把孩子照顧得太好了,習慣性地對孩子大包大攬。
表面上看,父母對孩子足夠關心,但其實家長的這種行為是剝奪了孩子獨立的翅膀。
孩子想要嘗試自己吃飯,父母會說:飯菜太燙了,別燙到你了,我來喂你吃吧!
孩子想要幫家長掃地,父母又說:你哪兒會掃地呀,別添亂了!
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再嘗試了,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孩子更加害怕。更加退縮。
第二個原因是家長對孩子要求太高,對孩子太過嚴厲,總是指責孩子這裡不行,那裡不好,時間長了,孩子的自信心就被打擊了。
如果想要讓孩子變得自信,變得陽光,家長就要給孩子足夠的水分、養料、日照。這些水分、養料、日照就是爸爸媽媽正確的愛和鼓勵、相信。
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我們覺得孩子是個小孩子,總是不放心,其實我們應該轉變個態度,比如當孩子說:我不想上幼稚園了!
父母可以告訴孩子:你已經長大了,媽媽相信你可以的!
這句話就會給孩子很大的鼓勵和信心,當我們總是認為孩子可以,總是相信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自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對孩子影響最深遠的人,我們想要讓孩子成為怎樣的人,我們首先要成為那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