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以為孩子到了青春期才會叛逆,但其實,很多孩子在小學時已經有叛逆的傾向。
不聽管教,頂撞父母,厭惡學習,大幅退步……這些都是很明顯的叛逆期厭學的表現。
導致孩子厭學的源頭,或許就是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影響孩子一生的最關鍵的人。
請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要讓孩子愛上學習,就一定不要說這5句話了。
1、
「你就給我好好學習,其他的不用管!」
有些家長習慣給孩子包辦一切,不用孩子洗衣服、做家務,甚至連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休息都安排好了。
明明孩子一天到晚都在學習,為什麼成績卻提不高?
明明其他事情都不用孩子操心了,為什麼還是討厭學習?
有些父母以為愛就是包辦,優秀就是一天到晚只讀書。
他們不知道的是,自己正在培養只會讀書,不會生存的孩子。
什麼都不用管,只負責讀書學習的孩子,哪怕最後成績優秀,也可能成為一個無法自立的「社會巨嬰」。更何況,成長從來不是只有學習這一件事。
讓孩子什麼都瞭解,他才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孩子什麼都接觸,什麼都嘗試,他才會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優秀的人。
學習不應該是枯燥的,而是一個充滿樂趣的過程。
學習也是需要調劑的,聰明的父母不會讓孩子只愛好「學習」,而不愛好生活。
2、
「我說了那麼多次,你還寫錯,你是豬嗎?」
不少家長在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親子關係變得很緊張。
有的家長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一個激動什麼難聽的話都說出來了,還有的家長還會打罵孩子,導致作業變成孩子生活中很痛苦的一件事。
我認識一位家長幾乎每天都會因為作業的事情和女兒吵架,有一天晚上睡覺前,女兒對她說:
「媽媽,我討厭學習,因為一到學習時間,你就開始罵我,你就變得不像我的媽媽。」
女兒這句話,讓她反思了很久。
很多家長都在抱怨輔導作業有多麼痛苦,其實同樣痛苦的還有孩子。
每天的作業時間,被父母的吼叫傷害得遍體鱗傷,他怎麼可能積極地看待學習這件事?
在這樣的高壓下,孩子的成績很難有起色,反而背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產生反感和抗拒心理,最後逐漸演化為厭惡學習的情緒。
3、
「你不好好讀書,你這輩子就完了」
相信很多大人都看過這樣一則漫畫:
一位媽媽指著路邊打掃街道的清潔工大爺對孩子說:「你要是不好好學習,長大後就只能像他那樣掃大街。
乍一看,媽媽的邏輯很有道理,仔細一想,有職業歧視的嫌疑,再往深處一想,這句話對的孩子傷害也是巨大的。
孩子們感受到的是什麼呢?
「學習不好,人生似乎就沒有希望了。 」
很多父母經常會用這樣過高的目標、親情的綁架或者誇張的假設去刺激孩子,讓孩子認真看待學習,比如:
「你不好好學習,對得起爸爸媽媽嗎? 」
「你不好好讀書,你這輩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