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育孩子的時候,總會遇到他情緒失控的時候,孩子往往會哭鬧、抓狂、生氣,家長也不知道該怎麼應對才好,可能會用用上這些方法:
不想讓孩子哭鬧,不惜用打罵的方式來制止;對孩子講一通道理,想讓孩子認識到問題,接受現實;把孩子晾在一旁,不管不問,讓孩子自己平復情緒;
但這些方法的效果往往都比較差,孩子並不會輕易恢復過來。
兜媽之前看過一個視頻,國外有個爸爸,對著心情不好的女兒「碎碎念」,用溫柔和理解去和女兒溝通。
結果女兒的小情緒很快就被他安撫好了,然後開開心心地一起出門散步了。
不必羡慕,其實各位家長也可以像這位爸爸一樣,安撫好孩子。
當孩子情緒失控,家長們應該幫孩子管好他們的情緒,而這也是有方法的。
6個溝通案例養成孩子高情商
在孩子鬧脾氣時,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
下面不同的溝通、處理方式,值得所有父母思考,一起來看看吧。
1. 當孩子發脾氣扔東西時
×「不要再亂扔東西了!」
√「你扔這些玩具,我會以為你不喜歡和它們玩了。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越說什麼我偏不要做什麼。
不如換個角度來跟他們說話,告訴他們″你正在做什麼,這個行為無法表達你想說的意思。″
2. 當孩子跟父母對著幹時
×「現在就給我去刷牙/吃飯/睡覺!」
√「你想要先給小兔子刷牙,還是先給自己刷牙?」
對孩子來說,發脾氣是他們想要掌握主動權的方式之一,當他們想要獨立就會發脾氣。
這時候父母就要用一些小技巧,給孩子一個巧妙的選擇:不讓他們選擇做或者不做,而是選擇什麼時候做,或者以什麼方式做。
3. 當孩子聽不進你的話時
×「跟你說那麼多遍,你到底有沒有聽進去?」
√「我說一遍,然後你小小聲地在我耳邊重複一遍,這樣我就知道你有沒有聽進去了。」
用不同的音量說話,孩子會因為很好玩記住這件事。重複一遍,還能起到鞏固的效果。
越是大聲地吼他們,他們越不容易聽進去。
4. 當孩子無心學習時
×「不要走神,集中注意力。」
√「這個很難是嗎?那我們先休息17分鐘,再回來。」
根據研究生產力的公式,休息17分鐘效果是最佳的。
中場休息時間能幫助孩子從重壓的環境中抽離出來,集中精神,重新再來。
在孩子平時做作業、彈鋼琴或者練習時,都可以用這個方式找回注意力。
5. 當孩子在公眾場合哭鬧時
×「你這樣很丟人。」
√「我們找個沒人的地方,解決一下這件事。」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加倍訓斥孩子,事情發展可能會更糟糕。
將他們帶走,找一個適合的地方解決這件事,既避免了事情的進一步惡化,也能有個更好的結局。
6. 當孩子無理取鬧時
×「你在無理取鬧。」
√「你現在很難受,我們一起來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