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講堂 用最理性的思考,寫最走心的文章,療愈媽媽沖突的內心!關註“Wendy媽”成為學習型媽媽,讓養育生活更輕松!
孩子之間有矛盾,問題不在孩子,而在父母對待兩個孩子的方式。——Wendy媽
生二胎時,父母的初衷大抵都一樣:希望留給孩子一個親人,血濃於水,守望相助。
可又有多少相親相愛的初衷,變成了相恨相殺的鬧劇!
吵鬧,爭寵,才是兩個孩子的日常。
是二胎的錯嗎?
不。
美國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說:「明智、成熟、有愛心的父母所持有的觀念會考慮到家庭中每位成員的感受和需求。」
二胎家庭父母面臨的考驗是,怎麼做,才能讓每個孩子感受到足夠的愛,身心健康地成長。
01
《少年說》裡,有一個女孩的哭訴,讓人心酸不已。
她說,小時候她生病了,爸爸媽媽會毫不猶豫地抱著她跑去醫院,哪怕慌亂中腳指頭受傷。可是,有了妹妹之後呢?
「幾乎看不到媽媽的身影,因為她要忙著給妹妹穿衣服、洗臉、餵飯……」眼裡,再也沒有她的存在。
她站在平臺上,用幾乎乞求的口吻對媽媽說: 「你們能不能分一點點、一點點時間給我?」
那一刻,所有人的心都碎了。
太多父母習慣了指責老大不夠愛老二,可就像傅首爾說的那樣: 「如果孩子手裡有100顆糖他怎麼會介意分享,可如果他只有一塊糖,又憑什麼要求他大方?」
我們對大寶有太多的理所當然,卻忘了蹲下來,聽一聽他們內心的忐忑:「有了弟弟妹妹之後,你還會繼續愛我嗎?」
02
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阿黛爾·法伯曾提出這樣一個假設:
如果有一天,你的丈夫突然伸手攬住你說:
「親愛的,我愛你愛得一塌糊塗,我決定了,我要再找個跟你一樣的妻子!」
你的反應是什麼?
這其實就是老大的反應。
老大眼中的老二,就像那個突然闖進來的「第三者」一樣。
當媽媽與二寶「墜入愛河」時,老大對於二寶與生俱來的敵意就會加深。
後臺留言中,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些問題:
姐姐故意把妹妹的玩具弄壞,還當著我的面扔在妹妹的臉上,不知道她下一次會用什麼打妹妹......
電視劇《明天媽媽不在》
哥哥力氣大,沒輕沒重,弟弟太小,兩個人打架的時候,我只能護著弟弟。
哥哥軟硬不吃,情況越來越嚴重,真是心力交瘁。
當兩個孩子發生矛盾時,媽媽看到的往往是老大的問題,但卻很少看到他背後的委屈。
要知道, 老大一切不可愛的行為,都是在呼喚愛。
老大通過一些反常甚至極端的行為來表達他的抗議,他想要獲得父母的關注。
只有父母的目光和關注在他身上時,他才能確定自己是被愛的,是不可替代的。
所以,當老大出現明顯敵意或者攻擊[性.行.為]時,父母的處理方式對老大的影響非常大,它決定著老大今後怎樣面對弟弟/妹妹。
03
一碗水端平,是最大的謊言
孩子委屈,其實,夾在兩個孩子之間的二胎媽媽,更難。
一位二胎媽媽就曾吐槽說:我一直都很努力地做到不厚此薄彼,可明明一碗水都端平了,老大卻還是不知足……
一碗水,分給兩個人喝,很公平。但愛又不是水,真的能端得平嗎?
我有兩個孩子,只有哥哥的時候,怎麼看怎麼可愛。可隨著妹妹的出生,我不得不把大部分的精力轉移到了妹妹身上。
對哥哥的感覺,突然間就變了,覺得他是老大,就應該更加懂事了。
可明明哥哥那時候也才4歲多,也還只是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