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可以吃霜淇淋嗎?"口罩下的孩子,露出期待的眼神看著媽媽,估摸著也就3、4歲的樣子。
"不行,現在天氣還涼,吃了要拉肚子,要打針,以後再吃……"
孩子纏著媽媽就要吃,表示自己不怕拉肚子,也不怕打針,媽媽也很堅定,拽著哭鬧的孩子邊走邊講道理。
看著孩子眼睛一直盯著便利店,那種渴望的眼神,既可愛又可憐。
不僅僅是霜淇淋,還有其他的很多食物,我們家長都會因為各種擔憂顧慮,給孩子設定"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要吃",但孩子卻倔得跟頭驢似的,哭著鬧著就要吃。
發生這種情況,我們作為家長,該如何做才好呢?
從未被滿足過的孩子,容易產生匱乏感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匱乏感",指的是:一旦內心有種不滿足,就會尋求別的方式來補償。
小時候經常不被滿足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生產匱乏感,為了彌補這種匱乏感,他們會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癖好。
比如,特別喜歡某種食物或衣服,會買一大堆,儘管吃不完、穿不上;總是忍不住偷東西,哪怕知道這種行為不好……
這都和童年時期特定的願望沒有被滿足有關。
但這不意味著,孩子的所有要求,我們都要全部滿足,如此只是縱容溺愛。
俗話說:凡事過猶不及。
面對孩子的要求,我們滿足其合理的,拒絕其過分的要求。
什麼是合理?什麼是過分?
舉個例子:
孩子要吃霜淇淋,吃一個是合理,但是要求一次吃好幾個,這個要求就過了。
當然,如果你因為擔心,覺得孩子吃一個也不合理,那你可以允許孩子吃半個,甚至幾小口。
這樣一來,既滿足了孩子吃零食的欲望,又不會傷害到孩子的幼嫩腸胃。
舉一反三,只要控制合理的量,允許孩子吃一點零食,真的沒有那麼難。
愛吃零食,是孩子的天性, 有零食的童年,才是幸福的。
如果一味制止,反而會讓孩子因為不被滿足而產生匱乏感,甚至一輩子都在填補這種匱乏,活在不幸福的童年陰影裡。
有零食的童年,才是幸福的
在零食這件事上,不必如臨大敵,零食也有"忠奸"之別,只要孩子吃的是健康和安全的,我們都可以滿足他,反之,則要讓孩子少吃,甚至別吃。
這7種零食讓孩子少吃以下這7種零食已經被兒科醫生納入了"黑名單",所以,哪怕孩子再愛吃,也要懂得克制。
1.辣條
曾經3·15晚會央視就曝光過"危險辣條",生產環境不堪入目,更別提吃進肚子裡有什麼營養了。
2.烤腸
業內人士反應,黑心販為了降低成本,會用一些廢棄的雞皮、鴨皮、豬肥膘肉等代替,成本不過三五毛錢,完全沒有殺菌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