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能讓孩子一時聽話,但之後呢?難道媽媽要一直吼下去嗎?或許,大家都該看看這個故事。
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引人深思!
JuttaBauer的繪本《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曾榮獲德國每年一評的最高榮譽: 文學獎,兒童繪本類金獎。
這本書常被幼稚園、小學作為親子互動主題,或被教育學家,心理學家拿來舉例......
(可愛的企鵝孩子,不就是我們的可愛的孩子的化身?!)
(早上確實是媽媽容易抓狂的時間,孩子磨磨蹭蹭,早餐涼了,上學上班快要遲到了!)
(媽媽的吼叫嚇得孩子 魂飛魄散!?)
(內心裡充滿恐懼的孩子很容易神遊!以天馬行空的神遊來 逃避令人恐懼的現實世界。)
(內心 充滿恐懼的人也容易貪食、過量進食,肚子像大海一樣填不飽。)
(內心裡的 恐懼、害怕還會讓我們緊緊抓住某人或某物,形成病態互依關係。)
(嘴巴在高山上,是否意味著孩子想喊又喊不出來,想 表達又無法盡意表達?!)
( 迷失在都市的繁華裡!)
我就剩下了一雙腳,跑啊跑......我想叫,但沒有嘴。我想找,但沒有眼睛。我想飛,但沒有翅膀。跑啊跑,到了傍晚跑到了撒哈拉大沙漠,我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