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孩子們就像一塊塊海綿,具有很強的吸收能力,如果家長在與孩子的交談中言辭不當,孩子們會很容易累積各種負面情緒和壞習慣,之後想讓孩子改正過來需要花費更多時間與精力。
很多爸爸媽媽,尤其是長輩帶孩子時,會一再強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犯下的每一個過錯,比如「花瓶碰倒了」「尿褲子了」「水灑出來了」……甚至一直指出,「你絕對是故意的!」
但兒童心理學專家認為,除了那些有可能致命的錯誤需要嚴厲糾正和反復強調外,(如玩電插頭/開煤氣灶等),家長們與其高度關注那些不想讓孩子重復的事情,還不如試著將注意力轉移到那些能讓孩子內化于心的事情上去。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真實且積極的事情可以鼓勵到孩子,從而有助于他們的成長。
以下是具有鼓舞作用的5句話,推薦家長們在與孩子交流時使用
1.我相信你
這一句簡單的「我相信你」,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無論任何時候,任何年齡,我們都需要從他人的肯定中找到一份存在感和滿足感,尤其是親人的信任,小孩子內心簡單,一句對他鼓勵的話,勝過一堆糖果的甜,得到了肯定和鼓勵,他會不斷開始新的努力嘗試,帶給你更多驚喜。
2.我為你驕傲
和孩子一起分享他的喜悅,為他的成功而由衷的讚賞,為他的每一次進步而鼓掌,孩子邁出的小小一步,都是他為未來人生鋪下的墊腳石。
3.我看到你的xxx(表現、努力、成績、進步......)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訴求之一就是「求關注」,這一點相信很多媽媽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深有體會。
獲得父母積極關注的孩子,往往自我發展也比較好。
比如,當孩子乖乖寫作時,我們能夠說:「寶貝,媽媽看到你今天回到家就開始寫作業了,並且完成得非常好,媽媽很開心」。
當孩子晚上能夠按時上床睡覺時,我們說:「爸爸看到寶貝今天晚上沒有拖延,按時上床睡覺,做得非常好,希望寶寶晚上做個好夢」。
這樣寶寶就會記住被父母關注時的感受,並且為了持續獲得這種開心的感覺,而表現得更好。
一句「我看到你的成績、表現、努力、進步......」,聚焦生活中的具體事情和細節,能夠讓孩子在關注中自我發展和成長。
4.一切都會好的
孩子,現在的你,可能什麼也不會,但是經過你的不懈努力,不斷嘗試,一切都會好的,上天不會辜負有心人,當你學會各種本領,回頭再看,會感謝那個不怕吃苦,倔強可愛的自己。
5.我愛你
孩子在世界上最愛的就是自己的爸爸媽媽,而ta也想時刻知道自己有多重要。
一句「我愛你」,能夠讓孩子獲得更多的安全感。
父母是第一個給予孩子愛的人,也是第一個教會孩子愛的人。
我們作為父母,給予孩子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而不是達到某種條件後的附加項。
在央視出品的紀錄片《我不是壞小孩》中,有這樣一位主人公,他叫群曉。
他是天生的閱讀障礙者,他們的閱讀能力和理解水準較為低下,儘管學習很刻苦,但他暫時還無法對抗先天帶來的「缺陷」,因此在學習上,慢慢就落後于同齡的孩子。
因此遭到了同學的嘲笑和老師的不理解。
然而,特別讓我感動的是他父母的做法。
得知群曉因為閱讀障礙,學習成績不好被同學嘲笑時,他們給孩子找到了一所能夠提供友善環境的學校,而老師和同學們也不會因為成績而去評判他。
媽媽也辭去了原來的工作,開始了陪讀。
群曉在學校有個同桌,這個孩子學習成績很好,群曉就一直拿他做比較,覺得自己寫的作文字數沒有他多,寫得也沒他快,內容還不夠豐富,格式也不太好。
在回去的路上,群曉一直說自己比不過他的同桌,不管怎麼做都比不過的時候,媽媽說:
「你要知道,爸爸媽媽都特別愛你,不是因為你努力,我們愛你,我們也不會因為你比別人強或者不強,這個愛有任何一點點的差別。」
正是這一席話,給了我很大的震撼。
是呀,爸爸媽媽愛你是無條件的, 並不是因為你學習好才愛你,也不會因為你聽話才愛你,即便你身上有著不甚如意的小缺點和小毛病,但這些都不影響爸爸媽媽愛你!
常常對孩子說「我愛你」是為了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對你的愛, 是恒久存在的,不會因為你做得有一點點不好,就不愛你。也只有給孩子這樣一份堅定的安全感,孩子才會更加自尊自愛,珍惜自己。
無論你是什麼樣子,爸爸媽媽能給你的愛一點都不會少。
多表達這句「我愛你」,為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親子賬戶不斷儲蓄,讓孩子在充滿愛的氛圍中得到滋養。
Wendy媽有話說:
語言是人和人溝通的最好工具。你對孩子每說一句話,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塑造著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好的語言令人如沐春風,蕩滌心靈,給人以無窮無盡的力量。 看看以上5句話,你有沒有對孩子說過,每天堅持下來,孩子會一天比一天更優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