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生了一個女兒,你要為女兒做些什麼,你要怎麼教育女兒?
好像在很多人眼裡,女兒比兒子更聽話,更懂事,女兒好像也更好教育,好像不需要費什麼心思去管教,女兒也照樣能很好。
殊不知,事實並不是這樣。當今社會,女孩的生存空間其實更複雜,她們的未來也會比我們想像的更艱難。所以,對女兒,家長這輩子需要操心的真是比對兒子的操心多了去了。
有人說,自從有了女兒後,隨時做好為她豁出命的準備。
但是,你再強,也不如她自己變強,因為她的生活還得她來活。
如何讓女兒自己活得更精彩,記住,你再窮也別窮這三件事。
01
再窮不能窮教育,這是女兒的出路
電影《摔跤吧!爸爸》曾讓全球無數觀眾感動落淚,更是創下票房奇跡。
父親馬哈威亞是個摔跤冠軍,退役後把希望都寄予在「子承父業」上,沒想到妻子一連生了四個女兒,他內心非常絕望。
有一天,他突然發現了女兒身上遺傳了自己的天賦,突然發覺摔跤比賽可以不限性別,於是決定把女兒培養成摔跤冠軍。
印度重男輕女的思想異常嚴重,爸爸也是頂著非常大的壓力做下這個決定。
姐妹倆被拉進了父親的魔鬼訓練營:
每天五點起床訓練、不准吃油鹽和辛辣食物。
穿大家眼中只有男人才會穿的的短袖和短褲,甚至被剔去了心愛的及腰長髮…
可怕的體能訓練,加上忍受村裡人嘲笑——沒有一個女孩「該有的樣子」。
姐妹兩幾近崩潰,承受著莫大的心理壓力。
直到有一天,她們偷偷參加一個十四歲女孩的婚禮。玩得盡興之時,可惡的爸爸突然出現,當著眾人的面甩了姐姐一個巴掌。
姐妹倆哭著埋怨爸爸的不近人情和蠻不講理,「願神不要賜給別人這樣的父親」。
小新娘卻說:
我多希望神賜給我這樣一個爸爸,他把你們當成子女,認真為你們考慮。
而我,一出生就要處理所有家務,一到14歲就要出嫁,減輕家裡的負擔。
我要被送到一個不認識的男人那裡,再生兒育女過完我的餘生,我多羡慕你們。
她們開始理解爸爸,如果不摔跤,自己也只能落得個14歲就成為別人家生育工具的下場,毫無選擇地走向黯淡無光的日子。
父親也許是男權的縮影,但他的出發點是出於愛,希望女兒們能靠自己的實力改扭轉這不公平的命運。
在爸爸的教導下,女兒們付出的汗水沒有白費,她們站到了萬眾矚目的領獎臺上。
愛是這世界上最震撼人心的力量;愛,能療愈所有的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