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愛就是最好的營養品。
對於天生感情內斂的小男孩來說,我們更需要溫柔的表達
有天朋友跟我講了一件事:
她家6歲的弟弟和8歲的姐姐吵架,起初是姐姐誣陷弟弟偷拿了她的毛筆,弟弟講不過,吵架就升級為打架了。
之前,姐姐仗著弟弟小,一直欺負弟弟。可最近,弟弟覺醒了,他思維慢慢成熟,體力也大幅提升,男孩子長到6、7歲,沒有爆發力,也是有蠻力的。
弟弟一邊扭住姐姐的胳膊,把姐姐按到了沙發上,準備打……
朋友正做著家務,叫停了半天,倆人誰都不聽。
朋友急的直叫:「弟弟,弟弟,鬆手!媽媽不是告訴過你,要保護姐姐,讓著女生嗎?」
一聽媽媽這話,剛才惡狠狠的弟弟立刻鬆手並委屈地哭起來:
「你總告訴我男生要保護女生?為什麼呀?那誰保護我啊?」
朋友趕緊柔聲道:「這世界上永遠有一個女人,無論你好你壞,她都保護著你呢!」
弟弟聽了,立刻破涕為笑,開心地說:「媽媽我知道那個女人是你。」
那天,弟弟不但沒再和姐姐吵,還很體貼地主動幫媽媽洗碗,收拾屋子。
朋友感慨:看來, 養男孩,更要溫柔。
確實,在常人印象裡,男孩皮實、心粗又大大咧咧,粗放養育也無所謂,可當我們讀懂男孩的成長過程,就會明白:
養育男孩,要學會好好說話。
1
男孩和女孩天生是不一樣的,因為他們比女孩成熟得要晚,所以更需要父母的耐心等待。
特別是在語言交流能力的發展上,更是如此。
科學研究發現,女孩的大腦中「語言和情感交流」的區域會比較早地被開發。就算是小嬰兒,女嬰會更加喜歡觀察養育者的面部表情,察覺人的情緒變化,她們善於讀懂人的面部表情和感受情緒的變化,所以更貼心懂事一些。而且能夠將自己的感覺表達出來,比如更喜歡跟父母說出自己的「愛「。
但是男孩就不一樣,他們的空間和觸覺會先發展,所以在運動、空間、分類上會優於女孩,所以我們常常會看到一個男孩對著一個不善於分類的女同伴發火。
兒子就常常因為表妹將玩具的種類混淆而表現地很焦躁。如果沒有大人及時介入,兒子就會粗暴地動手了,兩個孩子如果互不相讓就會大打起來的。
男孩一般要到四五歲才明白,原來自己身體裡的每一種感覺都有名字,而語言是一種非常有力的工具。
因為他們的語言能力發展要比女孩滯後,但是又天生有使不完的勁,喜歡冒險,並且常常犯錯,所以常常被大人數落。
說起男孩的犯錯,可千萬不要太介意。
因為男孩都會通過「試錯」來理解世界,而不是靠讀懂和體會別人的感受來獲得。
他們同時利用自己的行為來探知一下父母的底線,所以不是太過分的行為,父母不要反應強烈地禁止。
但是違反規矩的行為就要及時告訴他,「犯規了」,比如欺負弱小的孩子,或者朝人吐口水這樣的不良行為就要及時糾正。
2
沒帶耳朵的男孩到處都是,你肯定舉雙手贊同吧?
很多媽媽一說起男寶的問題時,常常會提及一點就是「那個傢伙沒帶耳朵,我說什麼好像都聽不見」。而且男孩在學校常常被老師批評不好好聽講,常常不帶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