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還會越來越「慫」,這些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犯的錯誤,導致孩子越來越膽小。
我家孩子小時候,還喜歡玩弄家裡的電器,看到家裡的遙控器、空調、電視機甚至電飯煲,都喜歡伸手摸一摸。
可是等孩子長大,反而不敢觸碰這些電器,甚至還會產生害怕的反應,我們都以為孩子是不是心理上有疾病,還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後來才知道,這些都是我們的日常教育所導致的。
在孩子小的時候,每次接觸這些電器,家裡人都會大聲制止孩子,並且告訴孩子這背後的危險,以至於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對這些資訊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所以才會變得越來越膽小。
其實很多家長都忽略了自己在教育孩子時的行為,這些行為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甚至對孩子有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
我們在培養孩子的膽量時,不要過度要求孩子的心理想法,相反,我們要學會規范自己的行為,否則會產生不良後果。
一、孩子越長大越膽小的根源
其實這個理論最早來自於國外的實驗,美國心理學家約翰華生在阿爾伯特只有8個月的時候,就讓他去接觸小白鼠等小動物,這個時候他表現出來的興奮和恐懼,並且對這些小動物們產生喜愛。
在這個時候,一旦阿爾伯特想要接近小白鼠,華生就發出刺耳的響聲,最後引得阿爾伯特嚎啕大哭,實驗就是不斷重複這個行為,直到阿爾伯特不用受到聲音刺激,反而看到小白鼠就開始大哭。
所以孩子們越長大越膽小,並不是真正的膽小,而是對外界的反應所產生的心理。因為每次當孩子「小白鼠」,都是被外界的聲音所嚇哭,長久以來,孩子會把「小白鼠」和刺激聯繫在一起,最後不用刺激,只需要通過視覺,就會產生恐懼。
所以,孩子長大膽小,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家長的教育行為,使得孩子內心這種教育所強化,從而感到害怕。
二、家長常犯的三個錯誤,是造成孩子越長大越膽小的原因
1、 過度關心
家長們總是擔心孩子受傷害,所以每次當孩子遇到危險,總是挺身而出保護孩子,最後導致孩子失去自我保護的能力,所以才會面對困難感到不知所措,越來越「慫」。
2、 過度恐嚇
還有一部分家長則喜歡恐嚇孩子,總是用誇張的負面詞彙去禁止孩子的行為,這樣孩子內心就會產生極度恐懼,從而變得越來越膽小。
3、 心理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