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建議幼稚園孩子認字? 上一年級後才明白,學前做好準備多省心!
有的家長認為,讓孩子提前識字,孩子上學才能跟得上,好處多多。
有的則認為,過早教孩子認字,會導致孩子上課不專心,學習自以為是,影響孩子的學習狀態。
表妹是老家一所重點小學的班主任,有著十幾年豐富的教學經驗。趁過年回家,我特意就這個問題向她請教。
表妹對我說:孩子到底要不要識字? 家長普遍都存在著認識的誤區。不少家長認為提前讓孩子識字,是給孩子增加壓力,也是小學老師在偷懶。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從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 ,提前識字的孩子和不識字的孩子在小學前兩年,差距明顯。部分識字量不足的孩子在三年級滑坡中尤為明顯。
凡是幼稚園沒有提前識字的孩子, 在上小學的前兩年,都會吃3種虧,如果調節不好,就可能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學習,家長不要掉以輕心!
1、影響日常學習
識字量不足,首當其衝影響的就是孩子讀不了教材!
孩子不認字或者認字少,影響的不僅僅是語文,還有數學等其他科目。孩子上語文課有老師教識字,上數學課呢?老師難道還要教你一個字一個字讀教材嗎?
孩子一旦讀不懂教材,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可想而知。
特別是識字量少的孩子,往往都是閱讀量少的孩子,讀書讀的少,對文字的理解能力,閱讀能力不足,反映在學習上,就是讀不懂教材,不知道書上講的啥。
教材都弄不懂,怎麼學習?
2、影響作業的完成
如果你家娃識字量少, 那你就做好每天崩潰怒吼的準備吧!
寫作業不認識題目,讀不懂題,做作業家長必須在一邊陪著一道一道讀題,讀完之後,有的娃還會眨著大眼睛,可憐兮兮地問一句「啥意思?」
你就說,你會不會崩潰?
別人做一道題3分鐘,你家娃做一道題10分鐘, 時間都去哪兒了?你現在知道了吧,
更重要的是,凡是習慣父母讀題的孩子,依賴性會增強,識字主動性非常低,不少孩子到了二三年級,還需要父母給讀題才能完成作業。
磨蹭、拖遝的壞習慣就是在這樣不知不覺中養成的。
3、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對于剛剛進入小學的孩子,如果在學習上遭遇困難, 其實是很容易影響孩子自信的。
當他發現自己看不懂教材,讀不出題目的時候,他的內心是受挫的。特別是當他發現其他小朋友都會,而自己什麼都不會,還要被父母呵斥抱怨的時候,孩子的自信就會一點一點垮掉。
表妹班上有個小男孩,就是放養長大的。一二年級孩子的成績極差,討厭學習,不寫作業,上課不聽,問他原因,他就說看不懂,聽不懂,乾脆自暴自棄。
為了把孩子拉上來,表妹花了很大的力氣,拽著孩子的父母做計畫,從拼音,識字一點一點給孩子打基礎,一直到三年級下學期,孩子的學習狀態才恢復,成績慢慢走了上來。
的確,幼稚園階段的孩子不應該以學習為主,但是你知道嗎? 孩子在4歲左右,會進入一個識字的敏感期,這個階段他開始對文字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性非常強,家長不必刻意教育,只要稍微一點撥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怎樣讓低齡孩子快速識字呢?表妹給出了幾個建議
1、識字場景化
要帶孩子在生活中認字,比如路邊的看板,店鋪招牌,公交站牌都是識字的好材料。帶孩子閱讀繪本的時候,將圖片和文字相結合,提高孩子的理解力,激發孩子識字的主動性。
2、識字去手機化
很多家長有一個很矛盾的地方,就是一邊反感孩子玩手機,一邊將手機送到孩子手裡。表妹說,千萬不要用識字軟體教孩子識字。
識字軟體多以遊戲識字為主,孩子的專注力根本不在識字上,而是遊戲中,很容易對手機著迷,而且低齡寶寶長時間使用手機,對眼睛傷害極大。這種識字方法一定要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