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有沒有凶過孩子?
說實話,答案幾乎都是肯定的。
出於為了孩子,或者自己情緒的緣故。
應該都有失控的時刻。
有一位媽媽說,「其實我很愛我的孩子,是那種願意為他付出自己生命的愛!我平時心情好時會順著孩子,允許他頑皮點,但有時心情不好,遇到他不聽話,我就會控制不住地對他大吼,數落他犯的各種小錯誤,然後他就乖乖地坐在那了。」
朋友們跟她說,「對孩子不能慣著,特別是男孩,凶一點效果好些」。
「不要怕他不理你,你打他一頓,他跟你更親」。
所以,很多父母為何一邊懊惱自己為什麼會凶孩子,發誓下次不這樣做了。
可還一次一次地去做。
就是出於這個緣故:幸好,孩子嘛!你怎麼凶他,他都愛你!
倘若是對朋友或者親戚,你凶一次,估計就沒有第二次機會了。
關係指不定就斷裂了,這樣的脾氣發出來代價有點大。
而孩子呢,總是會選擇原諒你。
好像沒有發生這件事一樣。
可是,倘若你看到孩子被凶時的樣子和感受。
不是鐵石心腸的話,肯定也會心疼那個孩子的。
2
就在上週末,帶小小魚在商場玩,在一家面店等上餐。
四周鬧哄哄的,如果不是答應他來玩一次,我更願意在家附近轉轉。
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下,人都會不自覺地變得焦躁起來。
隔壁桌,一家三口在那吃面,小女孩兩歲多的樣子,挨著媽媽坐著。
而爸爸坐在另一邊。
不知什麼原因,小女孩哇哇哭了起來。
這邊爸爸也跟著發起了脾氣:「不許哭!然後把筷子重重地拍到了桌子上,然後抬起手指指著孩子,我就不信治不了你!」
「再哭就打了啊!」媽媽這時也在旁邊說。
看來是站在爸爸這一邊,想好好教訓下女兒了。
小女孩強忍著,不敢哭了。
但小小的孩子怎麼能一下子控制住。
「為什麼別人就這麼聽話!」他是說旁邊桌另外的幾個大孩子。
「給我吃!」然後他端起碗,朝著孩子的嘴裡塞麵條。
因為爸爸氣呼呼地喂著,速度又快,塞得滿滿的,孩子都無法咀嚼,加之哭泣的緣故,又把口裡的食物吐了出來。
這時他們更氣了,在不停地指責孩子,而那個小小的孩子,滿臉的淚水,眼睛往四周尋找。
她是在尋找幫助,但是沒有人會幫她。
她只能坐在那裡,繼續聽著愛自己的爸媽數落自己。
直到他們停止之前,她什麼都做不了,除了流淚。
可眼淚卻只能換來更多的指責。
在這樣的情形下,大人之後被自己的情緒包圍,卻忘了她還是一個兩歲的孩子。
她甚至無法表達清楚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孩子的抗拒、不滿、哭泣都是有緣故的。
為何不去理解她?
過了幾分鐘,等父母吃完面,平靜下來後,那個女孩也平靜下來了。
緊緊地依靠著媽媽,滿是期待地望著爸爸。
只是多了幾分怯生生的感覺。
我知道,她還是會愛自己的爸爸媽媽。
因為她還在 「不管怎麼凶我,我都愛你"的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