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位老師做了一個測試,把掃帚和簸箕放倒在教室門口,觀察孩子們路過時的反應。
孩子們陸陸續續地來了,絕大多數孩子熟視無睹。
有的繞過去了,有的是直接跨過去。甚至,有一個孩子,在跨越的時候一不小心被簸箕絆倒了,都沒有想起來收拾一下。
視頻的最後,終於出現了這樣一個孩子,他進門看見地上的雜物,水杯都沒顧上放好,就蹲下來撿起來,收拾到了角落裡。
幾十個孩子,只有這一個做到了,令人深思。
老師說, 這個孩子,不是班裡學習成績最好的孩子,卻是那個最暖心的孩子。
不知道你們看完視頻後的感受怎麼樣。
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嗎?怪不怪孩子?
當然不能。
幾乎可以想像,這些孩子在家裡,可能從來沒有被教育過:看見地上雜亂的東西,要去收拾好。
他們沒有機會學習。
因為,很有可能家長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把明明可以讓孩子做到的力所能及的小事,也一起做了。
自從孩子背起書包上學後,很多媽媽為「小皇帝」、「小公主」們鞠躬盡瘁。
早上催促他起床,幫他整理書包,晚上陪他讀書,檢查作業,輔導功課。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還要犧牲週末的休息時間,陪著孩子奔波在各種輔導班的路上;
為他忙前忙後,然而孩子卻不領父母的「勤」,依然我行我素,成績並沒有太大的起色,自己倒累得心力交瘁,孩子的成績與自己付出的勞動不能成正比。
對了,還要忍受老公的不體貼,不陪伴,不幫忙……
總之一句話,媽媽們不僅要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相夫教子賢良淑德,讓老公無後顧之憂,還得做一個獨立的女性,有自己的事業。
媽媽真的太勤快太累了!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不用24小時圍著老公孩子轉,完全可以不用把家務都攬在自己身上,我們可以試著讓老公分擔一下,讓孩子學會獨立。
02
慣孩子,容易慣出逆子心
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老師,在演講時描述過這樣一段場景:
開學了,父子倆一起出現在校園裡。
兒子空著手,趾高氣昂,大搖大擺走在前面,有種皇帝出巡的即視感。
父親扛著行李,氣喘吁吁地跟在後面,但卻覺得理所當然,這活就得自己來,怎麼能讓兒子累著呢。
心酸的是,這正是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
魏老師說,父母這樣做, 累著了自己,慣出了逆子心。
不知道心疼父母的孩子,長大後何談心疼更多人?
所以,從小就要讓孩子付出力所能及的勞動,勇於承擔家庭責任。
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小事,卻是教育孩子的根源所在。
高爾基說: 「愛護自己的孩子,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
總有一些父母不願意放手,自以為能為孩子遮風擋雨一輩子,但遲早有一天會發現,你能包辦他一時,卻包辦不了他一世。
別高估自己,也別低估了孩子。
愛因斯坦說:每個孩子都是天才。
放手讓孩子自己來吧!
做個「狠心」的父母,給他機會鍛煉,在他需要幫助時再伸手。
父母越捨得,孩子越獨立;父母越放手,孩子越優秀。
03媽媽偶爾「偷個懶」,不僅可以讓自己更加輕鬆,還會讓婚姻家庭更幸福
會偷懶的媽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更強
勤勞的媽媽習慣包辦孩子的一切,不管孩子多大,在她們眼裡都是小孩,從頭髮絲到腳趾頭都要照顧得妥妥當當才放心。這樣的媽媽,時時刻刻都很忙很累。
而且,媽媽太勤勞,孩子會有很強烈的依賴性。在媽媽包辦下長大的孩子,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自理能力極其差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