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含義是影響。
因為孩子在幼小時對母親有著本能的依賴,所以,母親的性格、語言和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孩子「腹有詩書氣自華」,背後往往有一個愛讀書的母親;孩子溫順謙恭,背後通常有一個通情達理的母親;孩子善良勇敢,背後就有一個樂觀向上的母親。
這些孩子長大後不一定多麼優秀,但會有一個幸福的人生!而有些孩子性格孤僻、做事拖遝,媽媽們責備孩子壞習慣太多,卻沒有反省自己。
其實,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以下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1
容易急躁、總是催促孩子
原本,媽媽們也想陪著孩子慢慢長大。可是,浮躁、急功近利的社會群體心理,加劇了她們內心的焦慮 。
於是,自從孩子會說話,上學之後,媽媽和孩子之間最多的對話常常會變成:
媽媽似乎每天都在不停地催著孩子做著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很多媽媽還邊催孩子邊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磨蹭啊?」
其實孩子也想快,可就是快不起來。
我們年幼的孩子,往往神經、肌肉發育不成熟,身體的協調性比較差,大腦和手腳的配合不是那麼靈活。
所以,他們在完成一些精細動作時會比較吃力,在穿衣服、系扣子、用筷子、握筆時會顯得「磨蹭」「拖拉」,心有餘而力不足。
這時候,如果父母再催促、責駡,孩子一著急反而更加手忙腳亂,什麼都做不好。
經常被父母催促來催促去,孩子會質疑自己的生活節奏,認為是自己出了問題,要麼逐漸認同父母而變成一個同樣焦慮的人,要麼以一種極為拖遝的方式生活,以這種被動拖遝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憤怒。
實用建議
耐心陪伴孩子孩子只有在自己最舒服的節奏下,才能不斷練習、慢慢成長。養孩子,本來就是個細活兒,你越急,問題越多,一定要耐著性子。
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科學合理的作息時間表。這樣,他就可以知道,每天媽媽起床後他也應該起床了,吃過午飯後就應該午睡……這樣就會加強孩子的時間觀念。
和孩子一起制定任務計畫比如:這個星期要看完從圖書館借的一本童話書,任務制定完了之後,大人要準時完成,並且和孩子積極討論,得到孩子的回饋。
這樣,孩子自然會效仿大人,以大人的行為準則為榜樣。
2
愛「宅」在家裡,沉迷網路
我身邊有一些女性,平時上班很累,一到週末就拼命補覺,睡到上午11點,直接起來吃午飯。然後,抱著手機、電腦玩一天遊戲或者看一天劇,再點一份外賣,這就是「完美」的一天了。
有了孩子之後,不少媽媽還是難以改掉「宅」的習慣。
週末也不參加戶外活動,把孩子放在一旁,孩子又不能自己外出找小朋友,只能像大人那樣成天窩在家裡看電視、打遊戲。
因為在家裡得不到大人的關注,孩子會覺得沒有人關心自己的喜怒哀樂,心裡的委屈無法訴說。
日子長了,孩子形成了孤僻、內向的性格,既不願意外出,也不願意與人溝通,表現得非常膽小、怕事。
實用建議
父母做好榜樣作用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如果父母經常宅在家裡,不喜歡外出,那麼孩子多半也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