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雲,「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孩子作為一個家庭的希望,是父母生命的傳承,更是父母的希望和未來,教育孩子也成為了家長們最關心的事情,
有人說,現在的「科學育兒」方式很好,老一輩的教育方式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的孩子,只能另闢蹊徑,用更好的育兒方式來引導孩子,
不過,老一輩的教育經驗是日積月累的積累下來的,哪裡是能全盤否認的呢?所以,很多專家都「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總結出這些育兒方法。
15歲前的孩子,家長要做到「不慣五氣、不幫五忙」,長大才有出息
心理專家認為:在孩子15歲之前,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也就是說,在孩子15歲之前,家長要好好的培養孩子,可以讓他們有個性,但是不能任性,
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自身確實會出現一些小毛病,如果這些小毛病在15歲之前沒有改掉的話,那孩子的性格就會有缺陷,
相反,如果在孩子15歲之前,家長就為孩子的性格打下很好的基礎的話,那孩子將來才會更好,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一下幾點。
· 「不慣五氣」
1、不慣嬌氣
如今,大多數家庭都有一個或者兩個孩子,父母對孩子愛護,基本上對孩子有求必應,自己髒活累活都做,孩子就像是公主、王子一樣,如果這樣的話,孩子的自理能力會完全喪失,很難獨立面對社會的風吹雨打。
2、不慣脾氣
亂發脾氣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父母教育問題的原因,孩子犯錯家長不捨得打不捨得罵,久而久之,孩子越來越放肆,家長不要覺得孩子小就慣著他,越是讓步孩子越是變本加厲,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一定要管教孩子。
3、不慣小氣
小氣的孩子不懂得分享,不讓別人碰自己的東西,甚至,有的孩子還會打人,這種小氣性格的孩子,不論是長大之後,還是小時候,都不受人歡迎,家長要插手改變孩子,但是不要強迫孩子分享,要一點點引導孩子。
4、不慣悶氣
有的孩子因為性格內向,即使有情緒也不懂得發洩,一直憋悶在心裡的,什麼都不說,這樣的孩子,不懂得自我消化,只會越來越不開心,最後影響自己的學習和聖後,家長要及時發現孩子的改變,和孩子及時溝通,不要讓孩子憋悶氣在心裡。
5、不慣怨氣
古語有雲「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在出了問題的時候,現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將過錯都推到他人身上,或者是怨氣重重的愛抱怨,覺得都是別人的問題,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不僅會傷到自己,還會傷害到身邊的人。
· 「不幫五忙」
1、不幫逞強的忙
樂於助人是人類寶貴的品質,孩子樂於助人應該是值得鼓勵的,但是,如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圍,還是不要幫了,告訴孩子要量力而行,因為一旦沒做到就失信於人,坑了自己。
2、不幫包庇的忙
孩子們都講「義氣」,但是,義氣包含意義實在是太大了,有些事情,明明做錯了還包庇朋友,這不是義氣,而是是非不分,是在害朋友,如果是家長包庇孩子,也是同樣。
3、不幫錢財的忙
在錢財的問題上,父母一定要告訴孩子,現在的社會,借錢是一個「勇氣遊戲」,因為很可能肉包子打狗,所以,父母要告訴孩子,一旦涉及到錢財,一定要深思熟慮。
4、不幫作業的忙
在上學的時候,作業可是孩子們頭頂的一座大山,有的孩子不願意寫作業,就會抄同學的作業,這可不是「團結有愛」的表現,家長要制止孩子的這種行為。
5、不幫無用的忙
孩子都是善良的,但是,如果有人不懂孩子的善良,反而認為孩子有利所圖,如果遇到這樣的人,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遠離他,因為這樣的人,無論怎麼幫忙人家都不會領情,反而覺得你是有利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