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講堂 用最理性的思考,寫最走心的文章,療愈媽媽沖突的內心!關註“Wendy媽”成為學習型媽媽,讓養育生活更輕松!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想得到父母一句誇獎與肯定,簡直難于上青天。
最近看大陸爆火的國產劇《以家人之名》,劇中的配角齊明月就是在媽媽的否定中長大的。
不管她多努力,在外人眼裡多優秀,在媽媽眼裡都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
她高中是班長,考試考第二名,很棒了吧。
但媽媽總嫌棄她是萬年老二,比不上第一名。
工作後,她的學渣朋友李尖尖成了木雕藝術家,媽媽又嫌棄她不像李尖尖那樣有藝術天賦。
她當了自己喜歡的記者,媽媽一打電話就貶低她的職業,嫌她工作沒編制,不穩定,逼她考公務員。
她攢錢買了自己的第一輛車,本來很開心地說帶媽媽兜風,媽媽卻嫌她的車太便宜,丟面子,讓她趕緊賣了。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多好……」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多聽話……」
「你看看別人家孩子,和你一起畢業的都買房買車了,再看看你……」
父母說這些並不一定帶著惡意,我也相信父母愛孩子,孩子也愛父母。
但又不得不承認,你最愛的家人,可能給你的打擊和傷害最大。
很多父母會說:打擊你,否定你,是因為愛你,是為了你好。
可既然是愛,為什麼非要用帶刺的語言來紮我們的心呢?
時至今日還是有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是否定孩子,就像上面那位媽媽一樣,這些父母的教育理念為:
誇獎=驕傲,驕傲會使人落後。
挖苦=批評,批評才能讓人進步。
所以,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少會表達肯定和讚美,而是不斷貶低、挖苦、批評。于是:
「 3歲看大,7歲看老,早就知道你不是這塊料」
「我早看出來了,你不行」
「你看誰誰家的XXX,你連人家的一半都趕不上」
「還不如去要飯」
他們認定,這樣孩子長大後才能成大事、有出息。
而事實呢?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長大後怎麼樣了?
下面是收集了大量資訊,整理出了在「挖苦」的原生家庭下長大的孩子他們的一些共同特點……
1.總是想太多
從小到大,他們做什麼事都小心翼翼,生怕出錯。
無論是學習上還是工作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他們的第一反應不是高興,而是不停反思,反省自己還在哪裡做得不夠好,努力找出自己的漏洞,陷入無限否認自己的閉環。
2.感覺自己不值得愛,也不相信愛
害怕感情,害怕開啟一段新的感情,開始一段新的關係。
他們安全感薄弱,不敢相信別人的愛意。總是覺得自己不值得,沒什麼吸引別人的地方,哪怕長相出眾,仍然反感鏡頭,認為別人的認可只是虛偽的誇讚。
被別人追求,或者收到了別人的愛意,將會進入新一輪自我否定:我值得嗎?我哪裡都不好,他們愛我只是還不知道真正的我,不值得被任何人愛的我。
3.沒有安全感——永遠害怕被拋棄
永遠不會有被需求感,隨時做好被放棄的準備。但做事卻總希望得到讚揚甚至回報,因為強烈需要被認同感;
心理沒有安全感,性格沒有個性,別人說自己哪裡不好就試著去改正,別人說自己哪裡好就努力變得更好,一直依賴別人的看法以至于沒有獨立思想,是一個外向的孤獨患者。
4.極度自卑
做事唯唯諾諾,很多事情想要爭取卻又怕失敗、怕被人否定,所以不敢嘗試。
這種自卑還體現于,極度在意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有事情出錯永遠都會懷疑是不是自己做錯了。
「很自卑,在人際交往方面有逃避傾向,很要好的朋友隔了長假再回校會不敢先跟她說話,因為害怕得不到熱情的回應,看到朋友跟別人說悄悄話會有強烈的孤獨感」
5.取悅別人
無論在家裡、學校、工作中,永遠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試圖取悅他人。
認真思考每一個人說出口的話是否對于自己有所指,對自己說出口的話都要細細琢磨,是否會引起他人的不適與反感。如果實在沒想好,那便選擇沉默。而即便如此,也會再三反思自己剛剛說的話是否真的妥帖。
Wendy媽有話說:
父母的肯定,是孩子一生的動力
看過一句話說:「有一種渴望永遠不會消失,那就是渴望你的父母能夠真心地愛你,認可你,並且站在你這邊。」
正如文章開頭的姜文,一生都在努力、甚至討好,只為換來母親的一聲贊許。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哪怕成年後,還是如此。
如果孩子一開口說話,就被父母各種評價、指責、辱駡、貼標籤,孩子慢慢就會對父母失去信任。
這就是為什麼有的父母說孩子不聽管教,越罵越不聽話,其實是你自己的否定把他推開了。
而父母的肯定,會給孩子信心。要知道,父母給孩子的那份信任彌足珍貴,能把童年裡那些自卑的影子擊退,讓孩子溫暖地長大。
父母希望孩子越來越好,我們都能理解,但是作為父母,比起管教孩子, 首先應該給孩子愛和接納。
只有你接納孩子,孩子才能接納自己,正確認識自己的價值,健康自信地成長。
所以,當孩子做錯事情時,請多一點耐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這件事,溫和地陪他吸取經驗,掌握方法;
當孩子遇到了難題,請多一點真誠的溝通,瞭解孩子的想法,在需要的時候給他合適的建議;
當孩子有所進步時,請不要吝惜你的鼓勵,肯定他的努力、他的態度,他會更有動力。
父母的肯定,才是幫孩子撕掉負面標籤、促進他積極向上的最大動力。
一分鐘認識我:親愛的,你好!我是Wendy媽,這裡有育兒乾貨,有情感小文,如果你是媽媽關注我准沒錯,願咱們在育兒路上共同成長! 如果您有育儿困惑,请关注親子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