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是一種職業
別以為你一邊看手機,一邊坐在孩子邊上就是陪孩子了!
也不要以為你開著電腦玩著,嘴上督促一下孩子,就是管孩子了!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
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
20%取決於後天努力,
80%取決於父親教導。
作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同樣一句肯定的話,如果由爸爸說出來,對孩子的影響力會是媽媽的50倍。
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孩子能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而爸爸則是塑造孩子對人生的看法;
關係到人格的形成。
家庭教育中,父親和母親誰更重要?
答案是都很重要。
兒子今年10歲,上四年級,一位媽媽總結的育兒經驗非常值得借鑒
1.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很重要,親子閱讀更重要。
剛出生的孩子,都是一張白紙,在不同環境下成長,逐漸拉開距離。想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家長首先要養成閱讀習慣,深教大於言傳。
你在家看書的樣子,對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在孩子小的時候需要大人給他讀書,可以先從繪本開始讀起,你讀文字,讓孩子看圖畫,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朗讀。
上小學以後,孩子寫作業,你可以在旁邊看書,而不是父母看著手機,電視,讓孩子去寫作業。換位思考,我們心裡也不會平衡,大人都對手機,電視著迷,更何況是小學生呢?
我讀過的育兒書籍,曾經在喜馬拉雅錄製音訊,分享給我身邊的朋友。後來我和兒子讀過的繪本,也在喜馬拉雅錄製音訊,這樣他喜歡聽的故事就可以反復收聽自己錄製的音訊,效果還不錯,小孩子也很有成就感,大家可以嘗試一下,有當主持人的感覺。
現在孩子有時間就會看書,我還訂了一份報紙,孩子每天也會翻看,瞭解當天發生的生活事件。
小學六年是孩子閱讀的黃金期,要大量閱讀課外書,增長知識,而不是只學語文課本,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
讀書,也是為寫作文打好基礎,如果沒有積累詞語,就算報了閱讀班,寫作班,也寫不出好的文章。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2.遠離手機,遊戲
我們成年人都沒有自控力,看抖音,刷淘寶,一個小時或兩個小時,更何況孩子呢?
我和兒子約定好每週末可以看兩次電視,玩一次手機,一次時間是半個小時。
生活在電子時代,1年級2年級時,孩子很乖,不讓玩就不玩,上三年級後會自己下載遊戲,還和我說:「同學都玩遊戲,就你不讓我玩兒,他們課間講的遊戲裡的人物,我都聽不懂。」我覺得孩子說的也有道理,於是我們規定好寫完作業,一周玩一次遊戲,看兩次電視,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不能完全禁止,也不能讓他成癮。
有調查顯示,80%休學,退學的大學生都是因為網路成癮,沒有自控力,大學生有閑有錢,家長又不在身邊,沒有監護人的看管,依賴網路,沒有自律,浪費孩子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