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年年都很重要,這三個關鍵期媽媽不要錯過

Wendy媽 2022/05/17 檢舉 我要評論

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師。即使孩子上學以後,父母的重要位置要是排在第一位。

孩子未來的樣子,就取決于父母今天付出了多少,努力了多少。

蔡笑晚,年輕時是一名鄉村醫生, 家庭貧寒,卻將 6個孩子培養為5個博士,一個碩士。

在提到孩子養育的「秘方時,蔡笑晚說: 孩子的智力相差無幾,家長給予正確的引導,才是讓孩子成材的第一步,而關鍵就在于小學階段。

尤其從 孩子開始上小學,新的環境、新的生活圈子、新的知識,讓孩子的大腦、身體開始了新一輪的飛速成長,家長更要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陪伴孩子,而不是將孩子丟給老師。

學習習慣的建立,學習時間的安排,社交能力的發展,性格的塑造變化在小學期間都會有一個 飛躍式的成長,而在12歲之前,孩子還對父母的話可以虛心接受,不抗拒,如果父母引導好了,這人生中短短的6年,卻可以 為孩子未來的幾十年奠定扎實的基礎。

小學六年,年年都很重要, 其中有三個關鍵期,家長務必重視,緊緊抓牢!

第一個關鍵期:正規教育的開始——小學一年級

孩子剛剛從幼稚園的寶寶轉變為小學生,對于什麼是上學,什麼是學習懵懂無知,所以家長務必要幫助孩子快速適應陌生環境,迅速進入到上學的狀態中。

首先是學習能力的培養

要告訴孩子上課,需要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鼓勵孩子上課多舉手,和老師互動。

回家後,養成快速完成作業的習慣,不拖拉磨蹭,學會自己檢查作業,每天要認真復習預習。

要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保持作業卷面的整潔乾淨。

其次是社交能力

告訴孩子要遵守學校規則,班級紀律,聽從老師指令;

鼓勵孩子主動結識新同學,如果遇到矛盾,引導孩子採用正確的方式解決;

同時要強調校園安全,不打鬧推攘,上下樓梯扶好右行;

鼓勵孩子積極參加學校活動,善于展示自己;

讓孩子了解到學校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幫助孩子迅速融入到陌生環境,適應小學生活。

最後是自理能力

一年級的孩子,自理能力很重要,家長應教孩子安排自己的生活,收拾自己的物品。

每天自己收拾書包,帶好作業和第二天上課的課本和用具。

學會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間衣物,能夠獨立洗臉刷牙洗澡,睡覺之前,將第二天的衣服準備好。

早上,迅速的洗臉刷牙,吃早餐。上學時,除了書本,水杯、紅領巾等物品帶好不落下。

考試之前,能夠自己準備好所有考試需要的物品。

如果說小學是孩子學習生涯中的基礎,那麼一年級則是小學階段的基礎,家長務必要重視起來,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規范意識,開始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自理能力。

第二個關鍵期:小學重要轉折期——三年級

小學圈裡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一二年級不相上下,三年級開始分化,四五年級兩極分化。「

不少孩子明明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成績非常優秀,可是一到了三年級,成績卻突然出現大滑坡。

有人認為,這是超前教育惹的禍,也有人說,三年級數學難了,女孩子思維跟不上,所以就會出現成績掉落。

事實上,這些原因都不對。經歷超前教育,在三年級繼續優秀的孩子比比皆是,而女孩子成績一直拔尖的也並不在少數。

孩子出現「三年級滑坡」,其實分為 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兩大因素,只有找對了根源,才能幫助孩子徹底規避掉「三年級滑坡」現象。

一、外部原因要看到

1、學科增加,孩子不適應

很多地區到了三年級以後,開始增加英語、科學兩大學科。

孩子的學習內容從一二年級的數學語文,增加到四科,很多孩子感到非常不適應,感覺學不過來。

而且有的孩子英語啟蒙較晚,所以英語學起來吃力,為了追上來,不得不花大量時間在英語學習上,這就導致數學和語文的忽視,成績滑落。

2、學習內容的改變

三年級開始,語文數學的學習方向和內容已經和低年級完全不同了。

一二年級的語文學習以字詞為主,到了三年級,開始以閱讀理解為主, 對孩子的語文能力要求更高了,閱讀力,理解力,分析能力,都要跟上,很多孩子一下子適應不了,感到力不從心。

作文,一二年級是以看圖說話為主,圖片已經給你了,孩子只要按照「四要素」將故事講明白就可以了,而 三年級開始寫命題作文,很多孩子一臉懵,不知道寫什麼,導致作文丟分嚴重。

至于數學,一二年級是以基礎計算為主,到了三年級,開始增加混合運算,實際應用等內容。同時 要求孩子的思維從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

邏輯思維能力弱的孩子,就會感到非常吃力了

其實孩子上三年級也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如果孩子基礎打的牢,在家長和老師的幫助下,很快就能適應這些外部因素,將成績提高回去。

所以 最終影響孩子成績滑坡的還是內部原因。

二、內部原因要重視

1、學習習慣沒有培養好

很多家長說「一二年級我抓的很嚴啊,怎麼到三年級還是會滑落呢?」原因就是家長抓錯了方向,你關心的只是知識點的掌握,而忽視了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孩子的專注度、復習預習的習慣、做題的正確順序、讀題的正確方式,甚至到一張草稿紙的正確使用等等, 這些貌似不起眼的小習慣,實際上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績。

而孩子,越到高年級,比拼的就是良好的學習習慣。

誰的學習習慣好,誰就越佔優勢。 所以,家長要做的,應該是在低年級就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2、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年級的學習任務逐漸偏難, 對思維廣度、深度、敏捷度及綜合反應的能力要求更高。

而這些能力在閱讀中都可以得到提高和培養。

所以家長要注意從小多讀書給孩子聽,重視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建立家庭閱讀氛圍,幫助孩子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

第三個關鍵時期:小升初的重要時期——六年級。

六年級,孩子面臨小升初,很多家長開始為孩子擇校, 孩子的學習壓力也驟然增大了。

同時, 六年級的孩子逐步進入青春期,心理和情緒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的孩子甚至已經出現叛逆的趨勢。

所以對于這個年紀的孩子, 家長不但要關注孩子的學習,更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發展。

學習上,不能再以題海戰術為主,而是要 找到學習方法,開始有選擇性,針對性地刷典型題,並適當增加難度, 同時也要增加孩子的競爭意識。

課外班能停的,儘量停一停,不要將孩子的時間排得太慢。針對孩子的情況適當地安排課外補習。

同時,對于高年級的孩子, 時間管理能力已經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務必要重視起來。

在生活中,要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而不是施加壓力, 要多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加強孩子的心理疏導,減少孩子的壓力。

Wendy媽咪有話說:

6-12歲之間,也就是小學期間,孩子是大量吸取新知識,擁有新朋友,接受外來價值觀衝擊的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一切都沒有成型,家長一定要抓住,幫助孩子培養好習慣,建立好正確的三觀。

如果這六年時間,你缺乏整體的認識和規劃,缺乏具體操作方法,就會感到一頭霧水,瞎子摸象的教育方式,最終只會耽誤孩子的成長。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