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擠地鐵的路上,滿滿一車廂的人,幾乎都在低頭看自己的手機。
這種現象司空見慣,本就沒什麼好說的。只是這一天,旁邊的那對父女,倒是突然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
爸爸背著大包還推著嬰兒車,在狹小擁擠的車廂裡更引人注目。女兒大概3歲的樣子,躺在嬰兒車裡倒是比外面擠車的大人舒服很多,不時發出一陣陣的嬉笑。
嬰兒車裡動畫片外放的聲音比較響,考慮到孩子較小,大家都沒作聲,低頭看自己的手機。
過了幾站路,估摸著父女倆快下車了,爸爸拿走了孩子手裡的手機,只是這一個動作,整個車廂都是小女孩的哭聲。
爸爸安慰了幾句,顯然一點效果也沒有,小女孩哭得更撕心裂肺。一車的人,也都抬頭看了看這位父親。他有些緊張又無奈,慌張間又把手機打開動畫片還給了女兒。
一瞬間,小女孩就不哭了,很安靜,直到下車。
原來哄孩子,一部手機就可以。 3歲孩童,對手機也依賴如此,難免讓人深思。
「媽媽,都放假了。我能不能玩一下手機?」
每個當家長的,在假期可能最怕的就是孩子問這個問題了。
01
「隨你玩」的疏遠
網易首席執行官丁磊曾說過:很多家長懶,把手機丟給孩子,來解放自己的時間。
正是家長懶得陪孩子,才讓孩子手機「成癮」!
有的家長覺得,手機就像他們的一個分身,甚至對付哭鬧的孩子,比他們的嚴厲教育還管用。
所以,很多家長,屢試不爽,總會一口答應孩子玩手機的請求。
久而久之,孩子和手機越來越親近,和家長越來越疏遠。
而這一切卻都源于家長的一句:「你玩吧」。
很多家長把手機當成管教孩子的工具,讓手機分擔自己的責任,但其實手機也在分走孩子對家長的依賴和愛。
試想,當孩子慢慢對手機上癮,影響學習,甚至學壞,家長還會覺得輕鬆嗎?
手機不僅有輻射,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還會讓孩子沾染不良風氣。手機裡的世界,紛繁蕪雜,家長尚且容易沉迷,更何況沒什麼自控力的孩子呢?
就像很多孩子拿家長的錢去打賞主播,或者瘋狂購物……
等到一連串問題出現,家長才幡然醒悟,會不會為時已晚?
對此,家長一定要對孩子玩手機這件事加以管控,不能讓孩子沉迷其中。
在面對孩子玩手機的請求時,家長不可為了一時「清閒」,隨意答應。
可見,一句隨意的回答,既會造成親子關係疏遠,也會引發一系列家庭問題,賠了夫人又折兵。
「我陪你」的親近
《少年說》中有一期,小學生葉子健站在高臺上,流著淚說道:
「你們大人總是這樣,為了圖現在的安靜,用手機穩住我們。等我們長大了,沉迷於手機,你們又會覺得,是手機耽誤了我們。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在小的時候,是誰把手機塞到我的手裡?又是誰,放棄了對我的關愛和陪伴?」
原來,不是手機奪走了我們的孩子,而是我們拱手把孩子讓給了手機。
其實,孩子並不是非依賴手機,只是孤獨罷了。
當你說要陪孩子玩的時候,孩子便不再孤獨,甚至更加滿足。
家長這樣的回應,不僅讓孩子感到自己受到了關注,還讓孩子遠離手機,增進親子關係。
當家長給孩子很多陪伴的時候,孩子不僅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也能學到很多新的知識。
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會和家長更加親近,還會樂觀開朗,懂得辨別好壞。
在孩子想玩手機這件事上,不同家長的回答,會養出完全不同的孩子。
02
當孩子問: 「媽媽,我想玩會兒手機」,你會怎麼回答呢?
假期,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對自己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媽媽(爸爸)我想玩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