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是孩子成長教育中一個不缺少的角色,這和媽媽在家中的定位及媽媽本身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特別時粘媽媽,因為媽媽具備爸爸沒有的溫柔和耐心,所以媽媽的言行影響著孩子的未來。
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絕對是真理!
01
注重培養孩子閱讀能力的媽媽
給了孩子學習的底氣
在J.D萬斯的自傳體小說《鄉下人的悲歌》中,暴露出了一個紮心的真相:人與人之間階層的比拼,其實不過是母親思維格局的比拼。
出生于社會底層的萬斯,成長的環境中充滿了貧窮、困窘和各種戾氣。如無意外,他長大後,也會成為一個嗜好[毒·品]、喜歡酗酒,牢騷滿腹的廢棄青年。
可是,他的命運卻發生了諸多改變:他不僅以優異的成績從常春藤的名校畢業,找到了令人羡慕的工作,還有了幸福美滿的家庭。最重要的是,他還成功地躋身到了社會的中層。
在一個文盲紮堆的偏遠小鎮,他能成為鄉下人中的一股清流,始終靜心閱讀,不斷追求上進,她的媽媽功不可沒。
在萬斯還很小的時候,媽媽就非常注重他的教育。她不斷地告誡兒子:「你只有好好讀書,才能脫離社會的底層,實現命運的逆襲」。
當萬斯還不會閱讀的時候,媽媽已經為他辦回了借閱證;當他會走路以後,媽媽便帶他泡在圖書館;在萬斯因為白天去圖書館閱讀,晚上要熬夜完成作業時,媽媽還不停地給他鼓勵;
家裡一貧如洗,但只要是萬斯想要的書,媽媽總會想到辦法給他買來。
在媽媽的刻意的強調和培養下,萬斯對閱讀有了良好的興趣,對學習也有了最強的動力。通過日復一日地不斷努力,萬斯最終考上了同鄉人想也沒想到過的大學,走出了困窘的小鎮。
閱讀不僅僅是培養孩子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工具,它也是幫助孩子打破在學習道路上的桎梏的利器。
持續不斷的閱讀和學習,孩子收穫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知識所賦予他們的逆天改命的力量。
在知識不斷更迭,教育方式不斷改革的今天,孩子的閱讀和學習能力,更與他們未來的人生發展,有著不可割裂的關係。
前蘇聯知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為了孩子以後學習得更加輕鬆,人生之路更加順暢有底氣,媽媽們不妨抓緊時間,多培養一下孩子的閱讀思維能力吧。
02
善於激勵孩子的媽媽
給了孩子拼搏的勇氣
上個月,外形樸實無華的詹青雲,不僅憑藉著她的三寸不爛之舌,奪得了《奇葩說》第六季的BBKing,更是圈粉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