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越溺愛孩子,越令人心寒
網上還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父親是一個工地的搬磚工,沒有什麼技術可言,每個月靠一點微薄的血汗錢支撐起整個家庭的收入,有一天女兒要買手機,他帶著一遝皺巴巴留有體溫的鈔票和女兒來到手機店。可是女兒執意要買蘋果手機,那幾千塊錢一台的手機,他可能做幾個月的工都不一定能夠存得到,他感到很無奈。
最後,父親實在是太寵女兒,還是給她買了,但是全程都沒有一絲笑臉。
盧梭曾說過一句話:「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你的溺愛,不僅搭上了孩子的人生,讓他把天性裡面的惡發揮到極致,還會搭上自己的人生。
02
沒有天生的熊孩子,
只有教育缺失的父母
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教育缺失的父母。能教育出貴子的,一定是貴門。
所謂的貴,並不是財富的多少,而貴在父母的胸懷,貴在父母的格局,貴在父母的教育理念,更貴在父母的言傳身教。
有很多家長感歎,為什麼我的孩子完全不懂得體諒我?
為什麼他要體諒你呢?
當他拿起笤帚去掃地的時候,你怕他吃苦,要他只要搞好學習就行;當他拿起髒衣服要去洗的時候,你看他這小手小胳膊的心疼,於是說,我幫你洗;當他在外面兼職60元一天曬的滿頭大汗的時候,你又太心酸,說,不要去兼職了,爸媽有錢。這些需要他去感知,去經歷,去吃苦的過程,都是必須的,可是都被你人為的避開了,但是人往往對於自己沒有經歷的東西是無法感同身受的,這個時候他又怎麼會體諒你呢?
捨得用孩子,捨得苦孩子,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歷練,才能懂得父母工作的辛苦。「鴉知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動物尚且明白的道理,我們就更應該教給孩子。
許多人選擇不讓孩子吃苦,可是有人卻拼命想讓孩子去吃苦。
如今的社會,在許多窮人家的父母,不讓孩子吃苦,拼命將自己孩子養成了富家子弟時,富人卻拼命想讓孩子去吃苦。
董明珠從小就注重培養兒子吃苦的精神。從小到大,董明珠沒有用車接送過兒子一次,一直讓他坐公車自己回家。
有一天,董明珠等兒子回來吃飯,結果左等右等都不見兒子回家。
兒子到家後告訴董明珠,原來他是為了等一塊錢沒有空調的車,足足等了半個多小時。
所以她的兒子從小堅強而自立,就連高考時也是一個人做準備,自己帶上常用藥以防意外。
長大後,兒子說:「媽媽能從零開始,我也可以。」
雖然母親家財萬貫,但兒子卻是月薪只有五六千塊的律師,開著一輛十萬左右的小車,住的房子也是租來的。
成長之路上,沒有捷徑。父母終將退出孩子的生活,那些沒有受苦便得到的甜,總有一天要還回去。
所以真正愛孩子,絕不是把他放進蜜罐裡,而是自己去體味苦盡甘來,去獨自探尋奮鬥的意義和價值。
在面對風雨時,也能毫不畏懼,靜待風平雨靜,守得雲開見月明。
03
亞洲首富李嘉誠為了讓兒子早早融入企業環境,在兩個孩子還只有八九歲的時候,就為他們在董事會設了專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