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由于男孩和女孩有很多不同,男孩成人後,承擔著跟女孩不同的社會角色,因此,父母對男孩子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那麼,父母對家裡的男孩,到底應該怎樣教育呢?
在養育男孩的過程中,媽媽要想少走彎路,以下4點要特別注意。
一、過度的富養兒子
都說「窮養兒,富養女」,意思就是說:男孩子要窮養,這樣才能教會孩子什麼是責任,而女孩兒則需要富養,這樣對女孩兒以後的生活才會有好處,但是對有的家庭來說,因為老來得子亦或是家裡的思想偏舊,對于兒子都會比較寵溺,換一個詞就是說:過度的富養兒子。
為什麼過度的富養兒子會讓孩子在以後多走彎路呢?在一個家庭中,如果對兒子不加以管教,只會過度的寵溺孩子,只會讓孩子的性格越變越差,比如說:當孩子想要一個東西時,如果家長只會一直滿足他而不懂得拒絕,那麼孩子就會一直得寸進尺的要求東,要求西,如果這時家長還是沒有拿出實際行動,那麼孩子的脾性就會越變越差,
而過度的撫養孩子最後也會導致孩子負不起責任,出門在外也不會照顧自己,慢慢的,就會變成一個行動不能自理的「巨嬰」,出了社會就喪失了一切的能力,最終只會在生存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二、做男孩的媽媽,要懂得分離
近幾年出現了一個新鮮的詞語叫做——「媽寶男」,很多年輕的女孩子聽到「媽寶男」避之唯恐不及,這類男生什麼都聽媽媽的,什麼都以媽媽為中心,在感情和生活中缺乏自己的主見,沒有分辨能力。
造成這種局面,媽媽有推卸不了的責任。
她們對孩子的照顧簡直無微不至,從今天幾點起床,吃什麼,穿什麼,今天一天的幹什麼,都替孩子選擇。
最後的結果,就是男孩太過依賴媽媽,一些媽媽太強勢,造成孩子長大特別不成熟,等孩子大了,各種問題就出來了,選修哪門課、去不去班遊、找什麼樣的工作,全都拿不定注意。
做媽媽的,再疼兒子,在合適的時間也要推著他成長,尤其是6歲之後的男孩。
正如愛默生·艾格裡奇博士中《養育男孩》寫道: 不能永遠把男孩當成小娃娃,也不能永遠不讓男孩長大成人。有天當他醒來,他會成為一個男孩,而不再是一個小娃娃。另一天當他醒來,他會成為一個男子漢,而不再是一個男孩。
前幾天,有位媽媽和三年級兒子進行了一份「不要喊媽條約」:
語文:不會的自己查字典,不要喊「媽」!
數學:做完了自己去檢查,不要喊「媽」!
英語:新單詞自己用有道,不要喊「媽」!
遇到困難,第一時間請嘗試著自己解決,不要第一時間就喊「媽」!
當媽的,有時候就需要這樣一份「決絕」,不心急替代孩子做一些事,抹殺孩子學習的過程,相信孩子能力,給予他們肯定與支持。
媽媽給兒子最好的禮物,不是護他一世周全,而是教給他獨立和責任。
因為長大後,他不僅是你的孩子,還會是丈夫,是父親。
三、做男孩的媽媽,要懂得撒嬌
一提到霍思燕,大家一定首先想到她家小暖男嗯哼。
記得「媽媽是超人」節目中,嗯哼打來一盆熱水幫霍思燕洗腳時,問媽媽上次磨的腳還疼不疼,霍思燕如實回答「疼」,嗯哼十分心疼地幫媽媽按摩。
網友羨慕的說:「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如此暖心,我家的孩子卻跟少爺公主似得,連自己都照顧不好,更別指望他照顧我了。」
其實,嗯哼時刻惦記著媽媽,這跟霍思燕的一大育兒秘訣有很大關係,即向孩子撒嬌示弱。
霍思燕曾在與閨蜜探討育兒經驗時說道,「我們就是太強了,還是要撒撒嬌,我常常說,哎呀!這個我不行,他就要幫你幹。」
她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
比如,玩滑滑梯時,霍思燕假裝害怕,不敢滑,嗯哼就變勇敢了,主動說要保護媽媽。
在與嗯哼一起吹口琴後,霍思燕立刻說道:「我特別佩服你,特別好聽!而且我都沒你吹得好聽嘛。」
隔著螢幕都能感覺到,他們之間的暖流。
要想讓親子關係更親密,父母最好丟掉家長的權威,偶爾與孩子互換一下角色。
讓孩子扮演強大的一方來保護自己,藉以幫助孩子釋放白天在成人世界中積累的弱小感,使其變得更強大。
適當的撒嬌示弱不僅能拉近親子間親密的關係,更能極大程度激發孩子內心的積極力量。
當你的男孩張牙舞爪,油鹽不進時,不妨主動尋求他的幫助,跟他撒個嬌,讓他知道媽媽不是萬能的,甚至有那麼一點柔弱,也需要關心和説明,孩子才會漸漸懂得身為男子漢的責任感。
後臺曾經收到過一條很有意思的留言:
會撒嬌的媽媽,最好命。
當男孩的媽媽,尤其需要這樣的套路。
4、當男孩的媽,要愛得更加耐心一點
我經常聽男孩的媽媽們抱怨:
養男孩比女孩子費心多了;
養女兒費錢,養兒子費媽;
女兒是冬天貼心的小棉襖,男孩就是夏天的軍大衣......
男孩身上的特質,比如淘氣、調皮,精力無限、不守規矩總是讓媽媽心累無比。
所以很多媽媽在養男孩時,要比養女孩更「暴力」,總是會不自覺地生氣,嘮叨的次數變得多了,說話的音量也更大了。
同一個的家庭裡,男孩挨揍挨駡的次數一般都比女孩要高得多。
但是,男孩並不是故意的。
男孩和女孩的不同表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們生理結構和大腦發育差異導致的。男生的生理發育晚于女孩,智力發育也稍緩,在聽、說、讀、寫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落後于女孩。
Wendy媽咪有話說:
再調皮的男孩,也渴望被爸爸媽媽溫柔以待。
當男孩的媽,一定要愛得更加耐心一點。
旅美作家蔡真妮的孩子,初上美國幼稚園時,老師給每個家長,發了一份備忘錄。
這份備忘錄提醒父母:「要想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個什麼樣子,首先要蹲下來從孩子的高度去看世界」。
養育孩子,道理也是一樣的。
當我們看到男孩的晚熟,看到他們的脆弱,看到他們的 不擅 表達,我們才能以更多的愛,更多的溫柔,去關愛和照拂他們。
想要收穫一顆茁壯的秧苗,先要想想,它需要什麼樣的養育條件。
而足夠的愛和溫柔,才能讓那個小小的男孩,長成一個真正堅韌強大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