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可能會把學習成績的好壞和孩子是否優秀掛鉤。我們不可否認,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從小就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可能長大之後也不會活得太差。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學習成績只是孩子的一方面,作為父母,我們在平時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可能忽略了一些細節。
孩子從小在家庭環境裡長大,第一個學習模仿的物件就是父母。父母的言行舉止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孩子開始嘗試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而父母對孩子說的話也在影響著孩子的內心。
當孩子擁有優秀的性格品質和良好的習慣時,他們也許會主動去學習和接觸他們想瞭解的人和事,這時,孩子離優秀就不遠了。
面對孩子,我們如何有智慧地進行溝通,這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課。
我的一個朋友Mandy,是個很忙碌的職場媽媽。
每天回到家都9點了,基本上只來得及在睡前陪孩子半個小時。
但即使這麼忙碌,孩子最信任、最依賴、最粘的還是她,什麼都聽媽媽的,有什麼秘密也都只跟媽媽說。
有時候孩子的奶奶也納悶:「她媽媽一天就陪她半個小時,我陪她一整天,但一見到媽媽就不要奶奶了。」
Mandy跟我一起在學兒童心理學,為人也和善,並沒有在意老人家這個嘮叨。
因為她自己很清楚, 贏得孩子的秘訣,就在睡前那微不足道的半個小時裡。
她跟我說,這半個小時,她除了跟孩子一起看看繪本,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 認真地跟孩子聊聊天。
聊天的時候,每一分鐘她都全情投入,問問孩子今天發生了什麼特別的事情,有什麼要跟媽媽分享的,或是有時候就跟孩子說說自己工作上或家裡的事情。
母女倆睡前無話不談,孩子得到媽媽足夠的關注,哪怕每天只是短短的半個小時,對於孩子來說,也是非常充足的愛的養分。
我跟嬌嬌的睡前聊天,也持續將近一年了。
自從上小學,她開始在自己的房間睡覺之後,我們就約定好,我陪她閱讀完,跟她聊聊天,陪她睡著我再離開。
不管我白天忙工作的事情有多累多困,我都不會怠慢睡前這段親子時光。
先是陪她閱讀,或者她躺著,我在一旁給她讀些小詩或散文,讀到口乾舌燥,就躺下來在漫無目的的尬聊中慢慢入睡。
這個日復一日,但又溫情滿滿的睡前儀式,已經成為嬌嬌睡前的安定劑。
有心理學家做過統計分析,孩子在夜晚入睡前,對於父母會有一種天然的需求,那個時間段,他們渴望擁抱也渴望溝通。
很多家長都說自己忙,沒時間陪孩子,不曉得怎樣陪孩子。
其實,抓住了睡前一小時、半小時的陪伴,也就抓住了高品質陪伴的秘方。
現在,很多家長都會在睡前陪孩子閱讀,卻很少有家長在閱讀完了之後,抓住這種「二人世界」的專屬氛圍,繼續跟孩子聊聊天。
這真的是錯過了一座巨大的寶礦。
睡前聊天,勝過講100遍大道理,更勝過讀書無數。
01
聊天能説明孩子進行語言啟蒙
記得多年前,閨蜜為兩歲半還不會說話的兒子憂心不已,於是帶著孩子去看醫生。
接診醫生給孩子看完,安慰她說:「不用著急,你的孩子屬於天生說話晚、說話少的類型,需要家長多一些引導」。
閨蜜非常緊張,連問會不會有自閉症傾向?要怎麼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