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理性的思考,寫最走心的文章,療愈媽媽衝突的內心,大家好,我是親子講堂的Wendy老師
01
兒子好不好,全靠父母造。
好的父母不會有差勁的兒子,所以我們只要求父母,不要求兒子!
好一句「好的父母不會有差勁的兒子,我們只要求父母,不要求兒子」,簡直是廣大岳父母們的代言人。
這幾條對新時代公婆的要求,說出了一個道理,婚姻讓兩個家庭結為了同盟,這個盟約能否締結長久,取決於兩個家庭的人文環境和精神觀念是否契合。
現在的人們很喜歡提到原生家庭的概念,因為一個人的命運有一半來自於他的家庭。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影本,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婚姻生活。
如果男孩有一對「不管、不膩、不鈍、不愚、不廢」的父母,他未來的家庭模式大概率上是開明、平和、尊重和溫暖的。
所以,我們在結婚前,一定要看清楚對方父母的生活日常和價值取向,那很有可能是你未來婚姻生活的模樣。
同學莉莉的丈夫來自農村,名校畢業,老實本分的工科男,任職於機關單位,不抽煙不喝酒,不去娛樂場所。
這樣的男人,滿臉就寫著「靠譜」兩個字。
02
Wendy老師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視頻。
兒子交往了一個頗有名氣的女藝人,帶去見父母。
母親在得知戀愛約會時都是女方出錢,包下整個餐廳之後,轉頭對女孩很誠懇地說:
在面對兩人提出有結婚的打算時,母親思考良久,對兒子說:
兒子表示:
母親直接抨擊:「成為演員一直是她的夢想,她也一直在努力。你還沒有資本讓人家姑娘犧牲來支持你。」
女孩藉故離開,只剩下一家三口時,母親說了一段話:
這位母親很清醒地看到了兒子和女孩之間的差距,但是既沒有打壓女孩的成就,更不曾試圖去占女孩的便宜。
而是真誠地為女孩考慮,不願她受到傷害,並且鼓勵兒子為了心愛之人努力上進。
有這樣三觀超正的婆婆,又怎會擔心嫁過去受委屈呢?
嫁人之前要先摸清公婆的價值觀,這是幸福婚姻的重要保障。
公公婆婆的三觀折射出的不僅僅是兒子對於婚姻、愛人的態度,也讓待嫁女孩看到了將來要融入的這個大家庭的生活氛圍。
03
《少年說》男生付軒昂當著眾人的面,說出藏在心裡已久的憋屈與困惑。
他不明白為什麼媽媽會以社會實踐為藉口逼迫他做家務?明明他還只是個十幾歲的孩子......
付軒昂無奈的表示,他現在每天除了寫作業,還得刷碗、擦地、摘菜,除了這些,媽媽竟然還逼著他學做菜。
在這種高壓政策下,小小年紀的付軒昂已經學會了做燜飯、煮粥、拌涼菜。
可能是很少有同齡孩子的媽媽,會對孩子有這樣的要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