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講堂 用最理性的思考,寫最走心的文章,療愈媽媽沖突的內心!關註“Wendy媽”成為學習型媽媽,讓養育生活更輕松!
在大部分中國家庭中,孩子出生後,都是由媽媽來照料,爸爸主要承擔養家的責任。
媽媽在孩子的成長時期所占的時間幾乎是80%,剩下的10%可能是爸爸,另外10%可能就是孩子的獨立時間。
因此,媽媽在孩子的人生教育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有時往往 媽媽的性格和教育方式,就決定了孩子將來的模樣。
1.過度操勞的媽媽
你越無私,孩子越自私。
就像我的鄰居阿姨那樣,什麼都不捨得讓孩子幹,事情都為孩子做了,除了學習孩子還會做什麼?有的甚至連學習都不想學,因為孩子已經過於依賴這個操勞過度的老媽子了,有了一種安逸感,安逸的人是沒有危機意識的,他不知道如果他不學習將來會怎樣。
當然,過度操勞的媽媽,不僅僅會讓孩子變成不愛學習的人,將來不會做家務,不會做飯,生活都難自理。
2.控制欲極強型
說一不二的媽媽,會讓孩子感受不到母愛,只覺得自己像個被媽媽控制的木偶,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
只要一違背媽媽的觀念,就要被扣上叛逆的帽子,這樣的媽媽不乏少見。
小時候媽媽無微不至地關照孩子,那時孩子也不懂說「不」。可孩子總會長大, 擁有自己的思維和主見,媽媽就不要再過分插手了。
甚至有些媽媽還把未竟的願望強加到孩子身上,置孩子自身的想法於不顧,最後導致親子關係破裂。
孩子要麼走上叛逆道路,要麼更加依賴父母,長大後缺乏獨立性。
3.「孩奴」型
孩奴型媽媽是最近流行起來的一個詞語,主要指父母一生都在為子女打拼,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有些媽媽也曾抱怨,有了孩子後連衣服都捨不得買了,和朋友的聯繫也少了,所有的時間都堆給了孩子。
看似是個好媽媽,可卻給孩子內心增加了很多的壓力和愧疚感。
孩奴型父母,其實也是一種自我墮落,對孩子的成長往往是弊大於利的。
4.大包大攬,付出感太強的媽媽
我姐姐,自從生完二寶,就做了全職媽媽。如今在家帶娃4年,白頭發都累出來一半,兩個孩子卻沒有一個讓人省心的。老大學習差,基本上在班裡是倒數一二名。而老二,如今上了幼稚園,特別淘氣,天天都欺負小朋友,學校換了好幾個。而且,4歲大了,不會自己吃飯,也不會上廁所,老師都有意見了。
其實,我姐姐真是個十全的好媽媽,家裡家外都操持得井井有條。可能是因為太過大包大攬,付出感太強了,所以倆孩子不僅不心疼媽媽,還總是惹是生非。所以,我姐姐這樣的好媽媽,每天累死也養不出讓人省心省力的「優質娃」。
因為,媽媽什麼都大包大攬,容易把孩子養懶,也容易讓孩子不懂感恩,不知道體諒媽媽。這樣,不僅在家裡自私、不懂事,到了學校也不好好學習,還總是闖禍。所以,媽媽不能付出感太強,該讓孩子做的事要捨得用孩子,要讓孩子獨立、懂事、體諒媽媽。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媽媽的陪伴,更離不開媽媽的教育。但是,有的媽媽不怎麼操心教育,孩子就懂事、懂禮貌、學習又好,可有的媽媽每天累死累活,孩子不僅不聽話,學習也是一塌糊塗。以上四種媽媽,中的趕緊改
一分鐘認識我:親愛的,你好!我是Wendy媽,這裡有育兒乾貨,有情感小文,如果你是媽媽關注我准沒錯,願咱們在育兒路上共同成長! 如果您有育儿困惑,请关注親子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