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中國的父母,還是日本的父母,都特別重視孩子在幼兒時期所受的教育。甚至很多日本女人生了孩子後,會辭職在家全職帶孩子。
在日本,3~5歲的孩子上幼稚園,都是免費的,3歲以下的孩子,只要屬於低收入家庭,也可以享受免費的日托服務,這一點給父母減輕了很多經濟壓力。
我的一位朋友和丈夫常年定居日本,她們的孩子也是在日本上的幼稚園。她跟我講述了很多日本幼稚園的教育方式,聽完後我確實有點「瞠目結舌」的感覺。

朋友跟我講,日本的幼稚園裡會有一塊,用木樁特意圍出來的沙土地,旁邊放著各種玩具餐具、小鏟子、小水桶之類。老師會主動叫小朋友坐在土地上,和孩子一起認真的玩沙土。
小朋友們玩的不亦樂乎,褲子上、鞋子上、衣服上都是土。而朋友的孩子,全程都比較排斥,因為他覺得這些土弄髒了自己的衣服。

髒與不髒,完全在自己怎麼理解,我們只是將成年人世界裡的「髒」,帶到了一個小孩子身上,從而忽略了他們內心的快樂。
2、「集體」與「個人」在日本的幼稚園裡,最先教會孩子的是:什麼是集體!
集體,意味著扁平化各種差異的孩子,比如校服要統一、裝書本的袋子統一、毛巾、飯盒、水杯、鞋子等等,都是統一整齊的標準。
每個小朋友入園,都要準備擦地板、擦玻璃的抹布;課間的時候,大班的小朋友會帶著小班的朋友一起玩;吃飯的時候,除了要把飯菜吃乾淨,桌子也要擦乾淨。
這些細節和小習慣,都在秉持著一個原則:我是集體中的一員,我要為集體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