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個問題,那些 從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是什麼感受?答案看了很紮心:
一直覺得我不重要。
從來也不會跟人提要求。
自己能做的事絕不麻煩別人。
經常懷疑自己。
隨和,偶爾吃虧也總是默默接受。
被人誇和關注永遠受寵若驚,然後就會焦慮,覺得自己根本不配。
怕失敗,所以不敢努力,怕努力依舊失敗。
留言裡,說自己全中的人,不在少數。我還想分享一個我朋友的故事:
「從小到大,只要做錯事,就會被爸爸大吼大罵。不小心摔碎一個碗,也會悄悄地打掃乾淨,因為太害怕,後來做相同事情總是畏畏縮縮的,非常緊張。
現在我變成了媽媽,有了自己的女兒,我不希望她繼續在這種擔驚受怕的日子裡長大。 」
朋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覺得自己是個 非常膽小的姑娘,她說最可怕的是, 自己差一點兒又讓女兒重蹈自己的覆轍了。
有次,她帶女兒出去玩,同行的另一個媽媽想給孩子一個小小的花環,女兒明明很想要,但卻沒說話。朋友也沒注意到女兒的表情。
過了一會兒,這個媽媽過來提醒說,我剛才想給你女兒一個花環,但我看 她一直在看你眼色呢,好像不知道該不該要。
聽到這裡,朋友形容自己的「心被狠狠地撞了一下」,這麼小的一件事,女兒為什麼要看自己的臉色呢? 她記憶深處那個戰戰兢兢、怕父母責備的童年身影竟和女兒重疊了。
「我才發現孩子是怕自己的,因為自己一直以來對她都不由自主很嚴格,如果沒有聽指令去做事情,我也會訓斥她。
我一直沒想到我小時候那種‘做錯事就要被批評’的感覺,竟然也在孩子心頭留下來了。」
因為從小是在打壓教育中長大的人,朋友知道打壓會抹殺孩子的自信和自尊,但是在教養中卻不知道如何遏制自己嚴苛的教養方式,她來問我:
為人父母,到底要怎樣對待孩子犯錯的事情?
01
我問朋友,你會如何定義孩子的「錯誤」呢?
關於孩子 犯的「錯」,我也會收到一些很焦慮的問題,這是小月齡一點的:
我家孩子吃飯總是掉飯粒,弄得一桌都是怎麼辦?下雨天,上幼稚園要遲到了,還嚷著要穿有小花的裙子!氣死了!
孩子打碎了別人家的花瓶,還不道歉,罵她也不,怎麼辦?
等孩子再大一些,這些問題就變成了:
孩子不怕生,在哪裡都搗蛋搞破壞怎麼辦?孩子太內向,不喜歡和同學老師打招呼,沒禮貌怎麼辦?
孩子明明做錯了事情,卻撒起謊來了,怎麼辦?
面對這些數不過來的錯誤,有一種心態往往會讓父母陷入困境: 孩子什麼都不懂,現在不教,等以後養成習慣就晚了。
抱著焦慮和急迫去看待孩子的行為, 「糾正」的方式往往會帶上 攻擊性,比如常見的: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奇怪,這麼 不合群,看到老師也不打招呼。再鬧,再鬧我就 打你了,我不會一直這麼好脾氣,有耐心。
你是不是 心眼壞透了,說了這麼多次還不改。
非常擅長責備孩子的我們,在情緒爆發的當下說出的這些話,卻忽略了一件事:
我們忙著否定了孩子的行為,卻從情感上根本的孤立了孩子。
02
曾經在後臺看到一個媽媽分享自己的故事,非常紮心。
「小時候偷家裡錢買東西。那時候家裡窮,父母忙著生計顧不了孩子,越偷越上癮,後來經常挨揍,印象很深的有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