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什麼樣的人,孩子也會長成什麼樣的人,所以人們常說孩子就是大人的一面鏡子,如果想要培養出來優秀的孩子,那麼大人也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說到底也就是父母的眼界和做人的層次,決定了孩子將來能達到的高度。層次高的父母,自然培養出來的孩子也優秀,層次低的父母,孩子也很難有寬廣的眼界和格局,自然相比起來就差一些。
層次低的父母才有這些壞習慣,在這樣負面行為的影響下,孩子沒出息很正常,希望你一條都不占。
一、說話不算數
「你把這個吃了,一會咱們出去玩兒。」
「你這次期末考滿分爸爸就帶你去泡溫泉!」
「你把壓歲錢都給我們,我們幫你保管,明年給你買玩具,好不好?」
這些話熟悉嗎?
我們總是喜歡用各種各樣的「謊言」來哄孩子,把他哄得眉開眼笑了,任務也就完成了,至於承諾,早就拋到腦後。
這個過程就像父母告訴孩子,等你遊過這條河,我就給你很多好吃的。
但是當孩子費盡全力游到岸,等待他的卻不是溫暖的屋子、美味的零食,而是渾身濕透的無盡寒冷。 那下一次你再對他提要求、談條件,他還會相信你嗎?
就像《壹零後來了》節目中,清清說,「我爸答應我,喝過藥就給我買玩具,但是他沒有。」
一旁判案的「包青天」小朋友說,「他讓你喝藥是為你好。」
這時,主持人回道: 「那他喝了藥也沒有玩具,下次他還會喝嗎?」
父母說話不算數,在當時看來也許是小事,但是隨著次數的積累,孩子對他們的信任也會慢慢消磨殆盡。
到最後,孩子會變成一個 自閉、自私、謊話連篇的人。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生活中:
父母要以身作則,說話算數,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
當父母說話不算數時,也應該受到跟孩子一樣的懲罰,設立思過角就是個不錯的方法;
當父母因故無法完成約定時,要跟孩子好好商量,可以推遲,孩子都是可以講道理的。
二、 一味袒護和縱容孩子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樣一句話: 「他還小,不懂事。」
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錯後,總是拿孩子小不懂事為由,一味地袒護縱容孩子。
古語雲:子不教,父之過。
家長不教育孩子,那麼總有一天社會會替你狠狠地教育他。
三、
忽視孩子存在
忽視孩子的情況很常見,但是很多父母往往意識不到。
這種情況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有二胎的情況,二是沒有二胎,但是有其他「孩子」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