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得好:所有偷過的懶,都會變成打臉的巴掌。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每一個虛度的假期,都會變成通向平庸人生的滑梯。
暑假是用來放鬆的,但也不能完全放縱著過,利用好每一個假期,孩子會成長得更快一些,更穩一些。
以下是老師的7條建議,希望對家長都有所啟發,幫助孩子過一個充實的假期。
1、寫字不好的孩子要多練字
寫一手好字,對孩子來說有多重要?
俗話說:字是人的第二張臉。能寫一手好字的孩子,就能贏得老師和同學的青睞,自小樹立起自信心。
而且,寫字好在電子閱卷時發揮很大作用,幫助孩子取得更高的分數。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已經明確提出,要讓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寫字習慣。可見,寫字好是對孩子的要求,練字是孩子必須堅持的事情。
暑假最適合練字,一來孩子空余時間較多,二來可以讓孩子修煉心性,培養氣質。
字無百日功,想要練出一手好字,就必須從小開始練習。
2、成績差的孩子要多學習
每年暑假,都意味著將有一批學生荒廢日子,這些學生一般基礎較差,成績一般。
成績差的學生在自我放縱,成績優秀的學生卻自覺學習。
你的孩子還在睡懶覺,別人家的孩子早已起床背書,你的孩子抱著手機不放,別人家的孩子捧著書不放。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現在不學習,開學很吃力,現在不努力,將來很吃虧。
每個暑假都應該讓孩子系統地複習學過的知識,提前預習新課知識,利用好假期鞏固薄弱環節,強化優勢學科。
越努力,越幸運。每一個假期都不應該荒度,好好學習,讓孩子贏得人生的籌碼。
3、不自覺的孩子要培養習慣
葉聖陶認為,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培根說過,習慣可以主宰人生。
孩子貪玩是天性,但好孩子是管出來的,熊孩子是慣出來的。
就像高考狀元楊晨煜的媽媽所說,她在兒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打好所有習慣,等他長大了,自然就能夠自覺學習。
剛開始是很痛苦的,父母要把所有時間和心思放在孩子身上,一點點改變他的壞習慣,養成好習慣。
但培養習慣不能等孩子長大了才去做,必須趁著孩子還小,還不懂事,就督促他學會自覺、自律、自理。
利用好每一個假期,養成孩子學習與生活上的好習慣,將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4、有網癮的孩子要少玩手機
孩子對手機、電腦、遊戲等娛樂的沉迷,大多是因為缺少父母的關心與陪伴。
父母不能說一套做一套,不能一邊斥責孩子沉迷手機,一邊自己抓著手機不放。
平時要收好手機,給孩子書籍,陪孩子讀書,讓閱讀成為整個家庭的習慣,取代孩子對手機的上癮。
管住手機,管住電腦,父母在監督孩子時一定要下得了狠心,別讓孩子的一輩子被毀了。
比起玩手機,父母的陪伴與引導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教育。
5、愛出去玩的孩子要注意安全
暑假,應該讓孩子多出去走走,鍛煉身體,拓展見識,不要一直宅在家裡。
但出去玩要記得安全,無論何時都謹記安全為先,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不能前往水庫、河流等危險水域,更不能下水玩水,學習防溺水安全知識。
儘量遠離陌生人,不理會陌生人的搭訕,外出要注意人身安全。
每次外出前要告知父母,並且最好有同伴同行,隨時和家裡人保持聯繫。
安全無小事,我們要給孩子做好安全教育,杜絕各種意外的發生。
6、嬌生慣養的孩子要學做家務
每一個被寵溺的孩子,將來不是成為「巨嬰」,就是危及社會安全的「壞人」。
因為,他們為人自私,自小缺乏底線教育,不懂得遵守原則、道德和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