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兩個小男孩的媽媽,常聽到兩種聲音。
「男孩窮養就好,不用講究真省心。」
「養男孩壓力大,得每人準備一套房。」
我不禁想,男孩是未來社會的棟樑,家裡的頂樑柱,養育男孩,豈是小時窮養或放養,大時用一套房打發這麼簡單?
教育家史蒂夫在《養育男孩》一書中寫道:
「男孩成長為堅韌、有責任感的男人,需要堅定、友善的領路人。父母要為兒子揚起生命的風帆,開闢精彩的人生航程。」
每個小男孩長成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父母都要做好領路人!
對于如何管教男孩子,公安的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向我們傳教了經驗,多年來, 李玫瑾一直研究青少年心理犯罪,並接觸了很多的「問題」孩子,所以,她的講座深受家長喜歡。
而關于如何養育男孩,李玫瑾教授曾經發表過自己的觀點
那麼男孩子究竟如何成長的呢?我們父母在他們的成長中應該注意什麼呢?關注男孩成長的心理學家們把男孩的成長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1
第一個階段:0—6歲
這段時期裡雖然父親的角色也很重要,但男孩主要是媽媽的寶寶,他們需要很多的愛和安全感。
發展特點:
男孩還是嬰兒時,他的需求和女孩沒有什麼區別:他需要和一個撫育他的人建立特殊的親密連接,這個撫育者往往是母親,母親提供他最需要的奶水、安撫和擁抱。父親這時候會和孩子玩一些讓他興奮的遊戲,比如拋高,舉高,騎肩上等,這些是母親一般不會做的。
男孩和女孩的區別隨著逐漸長大開始慢慢出現:
父母的作用:
如果媽媽是男孩的主要撫育者,他會把母親當作親密關係和愛的學習榜樣:
所以媽媽需要其他人的説明,休息好,才能做好撫育孩子這項重要的工作。媽媽也需要被照顧,她才能照顧好孩子。
媽媽應該接受男孩愛冒險的天性。當男孩捉了一隻小蜥蜴或者用泥土堆了一團東西時,媽媽應該感到驕傲和快樂,而不是催他洗手換衣服。
爸爸可以逗他玩,和他假裝摔跤,同時是溫和的,也照料他,給他讀書,在他生病時照顧他。小男孩就會知道:男人可以是讓人激動的、友好的、愛讀書的,也可以分擔家裡的家務和照顧孩子的任務。
需要注意的地方:
對于和媽媽分離,男孩會有更強的焦慮癥,如果感覺被拋棄,他更容易關閉內心,不和外界交流。如果可能,男孩在三歲前,最好由家人照顧,那種孩子很多,班級很大的托兒所或幼稚園特別不適合小男孩。
如果是由家人照顧或者是在只有幾個孩子的小型家庭式托兒所由有愛心的老師照顧,男孩會適應更好,分離焦慮癥會降低。三歲以下的孩子需要和把他放在心裡特殊的位置的人度過幼年期。男孩們最早需要學到是親密、信任、溫暖、快樂和友善。這些幼年時體驗到的感情會幫助他更平穩的度過容易衝動的青春期,平衡他愛冒險和愛競爭的天性。
總結:
六歲之前,男孩和女孩沒有根本的區別。媽媽可以是主要的撫育者,但爸爸也可以承擔這個角色。重要的是有一兩個關鍵的人愛他,在他的幼年期,把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這樣他會一生都有內在的安全感,他的大腦會獲得親密交流的技能,喜愛學習和互動。
2
第二個階段:6—14歲
大概在6歲左右,男孩會有一個大的轉變,他開始模仿超人、蝙蝠俠等這類的男性英雄的動作,喜歡揮槍舞棒,製造一大堆的雜訊和麻煩,更重要的是他開始很粘父親,如果父親缺位,那麼他會粘身邊的其它成年男性,向他學習,模仿他。
爸媽的作用:
媽媽雖然男孩開始粘爸爸,但不意味著媽媽就不重要了。社會對于男性的要求通常是堅毅頑強,但能夠勇于面對內心情感,有溫柔、愛心一面的男性人格更完善,婚姻和人際關係更加協調:
媽媽應該讓男孩知道她一直會支持他愛他,男孩還可以和媽媽很親密,保持柔軟的內心。有的爸爸抱怨兒子和媽媽太親了,其實不是妻子做的太多,而是他和兒子的互動太少。如果爸爸懷著抱怨的態度或者對兒子期待太高,只會把兒子推得更遠。
如果媽媽為了讓男孩堅強,突然疏離他。男孩為了壓抑悲傷,會關閉自己原本和媽媽相通的一面:愛意和溫柔,因為這些情感不再得到媽媽的回應。這樣的男孩長大後往往人際關係僵硬,感情單調。
所以媽媽們,不論你的兒子是五歲還是十五歲,你都可以多多擁抱他。
爸爸雖然6-14歲的男孩依然依戀媽媽,但他的興趣已經改變了,他更加專注于男性角色能夠給予他的東西。相比媽媽,他們更注意爸爸說的話,更願意向爸爸學習。
6-14歲這短短幾年是爸爸影響兒子的最寶貴的時機,爸爸這段時間應該花更多時間和兒子在一起,如果爸爸缺位,那麼男孩會轉向尋找其他能夠教導他的男性。
很可惜在當今的學校裡男教師越來越少,很多男孩只能在年長一些的同伴中吸取力量,所以在學校中會有男孩的小團體甚至幫派。
爸爸這時需要真正承擔爸爸的角色,深入兒子的生活,扶持他的成長,在人際關係、品格力量、家庭婚姻、價值導向等方面做兒子的模范,成為兒子和成年男性世界之間的橋樑。下面一些基本的為父之道,可以供工作繁忙的爸爸一些參考:
1.擠出時間
這是做爸爸最重要的能力。如果你一周工作50-60小時,你很難成為好爸爸。如果你的兒子在生活中出現了問題,那麼是你的責任。爸爸應該拿出時間和兒子玩耍歡笑、教導兒子。
2.表達你的感情
男孩子喜歡擁抱、玩耍、摔跤,但爸爸們也通過讀書、講故事、並坐聊天、和聽音樂等安靜一點的活動和兒子建立感情聯繫,要真誠的誇讚孩子的聰慧、努力或者創意。
3.放鬆一點
不要僅僅出于壓力或者責任感去和兒子在一起。享受和兒子在一起的時間,選擇你們兩個人都喜歡的活動,不要把和親子時間變成學習時間,降低對兒子的壓力,逐步教會孩子你的技能,和孩子一起體會體育運動、遠足、種植等等活動的快樂。
4.也要做嚴父
有些爸爸喜歡做輕鬆的慈父,把難做的部分如管教孩子、分擔家務、監督作業、為孩子做出選擇等交給妻子。有些妻子半開玩笑的說:我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個是我的丈夫。不要讓你的妻子陷入這樣的境地,不僅僅做孩子的朋友,還要和妻子分擔養育和引導孩子的責任。
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個普遍的問題是男孩在這段時間的心智成熟度比女孩晚半年到一年,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儘早入學,好搶先一步,其實男孩如果晚一年上學,才會和女孩同學旗鼓相當,才能比較自信順利的學習和適應學校生活。
總結:
男孩6-14歲是爸爸為之奠定男性基礎的寶貴時期,再忙的爸爸在這幾年也應該擠出時間多關注兒子,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在夏夜散步、和兒子聊聊自己的成長過程、一起打球、拍拍兒子的肩膀告訴他他很棒。這些美好的記憶會滋養男孩,伴隨他的成長。
3
第三個階段:14歲—成年
成年的定義:
我們通常認為孩子從14歲到成年的過程順理成章的就是好好學習,多發展課外特長,進入理想的大學,然後找到體面工作。很多人都是這樣過來的,包括我自己。
但直到最近這兩年,在面臨職業、家庭、環境的很多變化時,在失敗和嘗試、辛苦和快樂中才明白:
我才意識到: 如果沒有自給自足的心靈,如果愛只保留給自己,如果總是沾沾自喜的點數一些物質的收穫,我離成年還遠。
真正成年的人有自己的原則、有跌倒了爬起來的勇氣、有不役與外物的能力、有對朋友和家人的愛。這樣的成年人能面對家庭的矛盾、處理自身健康的問題、面對經濟環境的改變和職場技能更替的挑戰,他對自身的認同、和家人的關係和幸福感不會因為環境變化而輕易改變。
所以在孩子14歲到成年的這段時間,我們的目標不應該是名牌大學,而是如何培養他成年,我們要做的應該與男孩的前面兩個發展階段相反:
繼續愛他,但要後退一步,讓他接觸外界的優秀的人,給他更廣闊的視野,給他幫助別人的機會,給他做決定和承擔責任的經驗。
父母的角色:
1、存在的問題
在這個階段,男孩的荷爾蒙和身體發育推動男孩進入成年人的角色,他們渴求更多精神層面的互動,希望能夠追隨激情和夢想。
2、建立溝通的基礎
父母要做的不是關注于男孩這時讓你煩惱的表面問題,如染髮、肥腿褲等。我們要透過這些表面,去發現男孩內心對獨立人格的追求;在男孩們抱怨的話裡,理解他們的正面述求。
3、避免過度養育
現代父母往往過度關注孩子的成功,他們為孩子聘請昂貴的私教,送孩子參加各種特長班和比賽,拼命把孩子往名牌大學裡推,幫助孩子選擇研究生學院,甚至幫助孩子投遞簡歷。父母這種對孩子教育的過度關注和主張不僅限制孩子成為獨立的人,而且人為的把孩子的發展劃定了一個框框,限制孩子發展的可能性和孩子的想象力,甚至導致孩子抑鬱和焦慮。
在14歲到成年的階段,男孩漸漸脫離家庭,渴望成為更好更獨立的人。我們父母需要把視線超越上大學這個門檻,關注成年的真正意義,為他尋求可以輔導引領他的優秀成年人,給他獨立發展的空間和經驗。
一個從小能做到孝順父母的孩子,他的運氣一定不會差,未來一定會美好。
Wendy媽咪有話說:
千萬不要覺得你家的小寶貝還只是個孩子,就是這個男孩,他終有一天成為一位兼具責任感和成熟魅力的頂天立地男子漢。這一隱秘而巨大的變化,正發生在你與之共同生活的十幾年間。男孩身上與生俱來的男性氣質,是作為家長的你一定不能忽略的:了解男孩成長過程的三個關鍵階段,培養他所有積極正面的質量,在適當的時候讓最合適的人陪伴他、影響他,引領他成長……數年後,作為父母,我們將為此而收穫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