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班上今年來了一位新的小朋友叫琪琪,這個小朋友很特別,已經三歲半了,每天早上上學的時候,是外婆從家裡一直抱著出來送上校車,下午放學的時候,一定是媽媽抱著從校車上下來一直走到家裡。
孩子媽媽說,因為孩子成天不說話,也不哭不鬧,在幼稚園又不與其他小朋友玩,自己很是心疼和擔心,為此還特地帶去醫院做了全身檢查,醫生說除了語言發育遲緩,社交能力弱,其他方面都正常。
醫生在瞭解到孩子的養育背景之後,總結:這一切都是源自孩子從小太多時間被圈在家裡養了。
原來,琪琪是家中的二胎,平時都是由外婆帶,外婆是從老家過來的,不會講普通話,於是除了跟孩子媽媽出門外,就幾乎不出門,而孩子媽媽要去上班,週末休息就想放鬆一下,也就很少帶孩子出門。
一天天,一年年,累積下來,孩子就有了現在的狀況。所以,孩子被天天圈在家裡和經常出去溜達,時間短,看不出區別,時間長了,特別三歲以後,對孩子影響非常明顯。
常出去溜達的孩子和被天天圈在家的孩子,有什麼區別呢?
1.孩子未來學習能力更強
常出去溜達的孩子,由於經常去到不同的環境,不管從視覺、聽覺、觸覺各方面來講,受到的刺激會更多,會促進孩子的發育,這些方面的發育對孩子未來的學習能力有著相關的聯繫。
而天天被圈在家的孩子,由於物件和環境受限,孩子大大減少了接觸的機會,這些方面能力被鍛煉的機會也會減少,鍛煉減少,能力就會偏弱,有些孩子上學之後,甚至要到專門 的兒童能力訓練機構去進行鍛煉,來提升孩子未來學習的能力。
2.安全意識會更強
經常接觸外界的孩子,大人更有機會跟孩子普及相應的安全教育知識,比如走丟了如何做?哪類人是可以求助?交通規則是怎樣的?這些都是生活常識,孩子在自然的環境中被吸收,會記得更牢,比任何視頻或繪本的指導更有意義。
3.性格更活躍,交友能力更強
孩子視野開闊了,心也會變得開闊,心開闊了孩子性格也會很活躍,交友能力也會更強,面對不熟悉的面孔,也有勇氣去交流,這項能力對孩子三歲入學之後尤其重要。
琪琪的媽媽之所以上學放學都抱著孩子,說到底是因為心疼孩子,孩子離開家一整天,在幼稚園孤零零的,讓人確實猶見可憐。
但光是可憐和心疼是幫不到孩子的,只有幫助孩子學會與人交朋友,才能真正改變孩子的現狀。
朋友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好處?
朋友讓孩子的情感世界變得更加豐富
孩子在三歲之前,大多都是依偎著父母或家人的,到了三歲之後,進入了更大的環境,來到了幼稚園,在這裡他們能結識到很多跟他同齡的小朋友,他們可以一起唱歌、玩遊戲、追逐、打鬧,這些樂趣是父母無法給予的,父母給予孩子的親情,而孩子從同伴那裡獲得的是友情,不同的感情,滋養著孩子的心靈,讓孩子的情感世界變得更加豐富。
朋友讓孩子獲得歸屬感
孩子有了朋友,他們就不會覺得自己是孤單,朋友的陪伴能夠讓孩子獲得一種歸屬感。
朋友能夠讓孩子緩解壓力
一位朋友曾說,小時候常被媽媽罵,罵了之後,自己就偷偷跑到同齡的小夥伴家裡玩,玩著玩著,原本失落的心就慢慢恢復,回家之後什麼事情也沒有了,因為朋友的陪伴能夠讓孩子緩解壓力。
朋友能夠讓孩子提升自我認知
每一個孩子所瞭解的東西是不一樣的,看到的、想到的也是不一樣的,我常看到自己6歲的兒子,和朋友們在一起,他們互相交流最新的玩具的玩法、講自認為有趣的笑話,一起比較或者展示自己的運動能力,在這種相互比較的過程中,也能夠提升孩子的自我認知。
朋友能夠讓孩子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力
孩子在與同伴相處過程當中,他們會有語言和思想交流,有時也會發生爭執或衝突,而後又互相解釋、道歉和好,慢慢的就學會了怎樣與他人相處,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力。
朋友能夠給孩子的學業上帶來更多的幫助
孩子擁有了朋友,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裡,都能讓他感到更多的快樂和信心。
在學校裡面,他們不需擔心自己會被其他小朋友排擠,知道自己是受歡迎,因此更能夠專心地學習,也更容易學會,成績也會更好,如此良性迴圈,會受到更多人的尊重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