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聽到這樣一個趣事:
某老師講課中,一個學生舉手說:「老師,你⋯⋯」老師沒等學生說完就批評道:「沒看見我正在講課麼!不許說話!」可學生卻急於想表達,又張口說:「可是,老師⋯⋯」結果把老師惹生氣了:「讓你閉嘴聽不見麼,既然你這麼想說,就去操場上,把你要說的話喊十遍再回來!」然後,操場上就回蕩起了這樣一句話:「老師,你褲子拉鍊開了 !!!」「老師,你褲子拉鍊開了 !!!」「老師,你褲子拉鍊開了 !!!」⋯⋯雖然這八成是個段子,但妞們也不要單純的就把它當成笑話來看。
你們知道麼?其實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同樣的錯誤,我們也經常犯。
讓孩子把話說完,是父母最好的修養
閨蜜靜靜和我說,有一天她因為同事的失誤被老闆罵,還不得不加班到很晚去補救,又累又餓的她回到家後越想越委屈,坐在沙發上忍不住掉了幾滴眼淚。
結果她3歲的女兒看見後,跑到她面前咯咯咯的笑,她就氣不打一出來,想自己怎麼就養了這麼個小白眼狼呢,沒忍住就打了女兒兩下,然後把眼淚汪汪女兒扔回了房間讓她睡覺。
第二天她氣還沒消,就質問女兒:「看媽媽傷心,你為什麼那麼高興?」
女兒說: 「每次我一笑,媽媽就笑,我想讓媽媽笑」
聽到女兒這麼說,靜靜內疚的不得了,差點又哭出來……
再想想咱們自己,是不是也曾因妄自揣測孩子的善意,而錯過了孩子的真心呢?
所以,為了不讓小孩子的真心蒙塵,請多給他們一點時間,不要忙著打斷和斥責,而是讓他們把話好不好?相信妞們也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當然,還有很多時候,不是你想聽,孩子就願意和你說。如果你想瞭解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那麼你還得懂得一些技巧。
怎麼聽,孩子才會說?
3個小技巧,讓孩子願意和你傾吐心聲。
1.認真
在聽孩子說話時,你有沒有心不在焉?有沒有在做別的事?
不是出個耳朵,就叫傾聽了,總是不好好聽孩子說話,孩子自然就會失去和你交談的興趣。
試試關掉電視,放下手機,認真的聽孩子說話。你會發現,孩子變的更願意表達,更願意和你分享自己的感受了。